1950年,震惊世界的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卫刚成立的新中国,帮助同一战线的朝鲜,毛主席发出伟大号召: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许世友与杨得志合影
志愿军五个军先一步入朝后,驻扎在西安的19兵团也接到命令,作为第二批入朝部队紧急备战,在山东泰安、滕县一带集结待命。
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率领部队星夜兼程,于1950年11月底抵达山东。部队备战期间,杨得志专程拜访了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然而在济南,许世友却当着杨得志的面发起了牢骚,对杨得志说:“你到北京见到总司令,就说我对他有意见!”
那么,许世友为什么生气?朱德总司令得知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杨得志入朝,许世友发牢骚
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改编为19兵团,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部队经过短暂休整后,便立即开赴山西,参加太原战役。
在与战役总指挥徐向前的会面中,杨得志谦虚地说:“19兵团过去打的大仗少,攻坚更少,这次第一次攻打大城市,请您多指教。”
可真正打起仗来,19兵团勇猛顽强,从太原城南、城西突破城垣,为太原解放立下大功。而后,杨得志又率领19兵团进军大西北,接连打赢了几场大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
新中国成立后,19兵团驻扎在西安,维护地方稳定。然而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一时间举国震惊,风雨欲来。
这年国庆节,杨得志赶到北京,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仪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三军后,发表了震耳发聩的讲话:“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为捍卫世界和平而战!”
杨得志知道,这是要打仗了。果然到10月5日,杨得志就收到毛主席的绝密电报,要求19兵团开赴山东,集结待命。部队抵达山东后,杨得志又接到军委通知,要他赶到北京,朱老总面授机宜。
尽管时间紧迫,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商量后,决定去济南一趟,拜访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革命年代,杨得志与许世友交集不多。红军时期,杨得志在红一方面军,许世友则在红四方面军。抗战时期,杨得志在115师当团长,后进入晋察冀军区。许世友比杨得志晋升速度更快,在山东独当一面,曾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
许世友为人豪爽,见到杨得志和李志民后,立马尽地主之谊,带着杨得志二人游玩了大明湖和趵突泉。听说杨得志要到北京汇报工作,许世友说:“那我就不强留了,你到了北京,替我给总司令捎句话,说我许世友发牢骚了,我打了半辈子仗,却让我在后方筹集粮草!”
杨得志听后乐了,表示一定将许世友的“牢骚”带到,让朱老总决断。
许世友陪同朱老总
起初没参加抗美援朝,发明“猎枪钓鱼”
杨得志抵达北京后,受到了朱老总的热情接待。谈话中,朱老总详细询问了19兵团的战备情况,是否遇到困难,有困难中央出面解决。
杨得志一一作答,进行了汇报。随后,杨得志想起了许世友的交代,对朱老总说:“老总,许世友发牢骚呢,说他捞不到仗打,在后方筹集粮草!”
朱老总笑了,说:“这个许世友啊,还是跟以前一样。没事,我亲自给他打电话,打仗少不了他的!”
朱老总知道,许世友是在生闷气。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当时全国上下600多万官兵,无一不想到朝鲜打仗,建功立业。许世友是军中猛将,年轻时候7次参加敢死队,悍不畏死,如今朝鲜爆发战场,出征名单上却没有他的名字,哪能不生气。
可是话说回来,打仗是通盘考虑的大事,不是朱老总一人能决定的。抗美援朝是一场有限战争,不可能动用国内全部兵力,优先选择第一线的野战部队。许世友执掌山东军区,属于地方部队,自然不可能入朝参战。
为了平息许世友的“怒火”,朱老总亲自打去电话,安慰他:“许世友啊,不要着急,以后有许多仗交给你打!”
许世友听进去了朱老总的话,只好耐心等待。一次到北京,毛主席又亲自接见他,笑着说:“你要提高个人修养,学习高雅运动,养养花、钓钓鱼。”
回到济南后,许世友立刻照办了,把军区干部们召集起来,一起钓鱼。按毛主席的意思,拿鱼竿钓鱼,不管能不能钓到,总能陶冶情操。可许世友是个急性子,忙活了几天,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发了好大的火。
钓不到鱼怎么办?许世友不服气,干脆扔掉了鱼竿,端来了他心爱的德国双筒猎枪。拿猎枪干什么?许世友独创了“猎枪钓鱼法”,就像打兔子一样,只好在河边看到鱼,端起猎枪就是一顿猛轰。
“许世友钓鱼法”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主席没有生气,知道他耐不住寂寞,还在发牢骚呢!
客串抗美援朝,回国后分到最大红利
抗美援朝期间,许世友屡屡请战,都被军委拒绝了。1953年3月,眼看战争即将结束,许世友终于捞到机会,率领第3兵团入朝参战。
许世友不了解前方的战况,准备大干一场。在出发前的动员会上,许世友对3兵团的将士们说:“请同志们放心,跟着我许世友,一定能打胜仗!”
抵达朝鲜后,许世友与先一步入朝的20兵团司令员杨勇见面。他激动得像个孩子,拍着杨勇的肩膀说:“老杨,咱俩终于来了!”
许世友不知道的是,朝鲜战场的美军早已无心恋战,想摆脱这个烂摊子,与志愿军的谈判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不过,南朝鲜的李承晚仍不死心,企图武力阻止谈判,单方面发动了“金城战役”。
金城战役,杨勇的20兵团是主攻,许世友的3兵团是助攻。许世友倒是去了前线,却只能观战,见证了金城战役的胜利。
许世友懵了,给杨勇打电话:“老伙计,我还没接敌呢,仗怎么就打完了?”
许世友虽然去了朝鲜,却没有立下什么功勋,只能算是客串。不过1954年回国后,许世友却分到最大“红利”,当上了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考虑到司令员陈毅兼任上海市长,忙于治理地方,后又调任国务院副总理,第一副司令员粟裕也随之进京,任副总参谋长,许世友这个第二副司令,实际上担当的是主持华东军区的工作。
1955年,华东军区撤销,南京军区成立,许世友当仁不让成为司令员,同时兼任副总参谋长。这个时候,他的职务超过了王建安、叶飞等三野名将,风光无限。
对越反击,许世友挑选杨得志任西线总指挥
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许世友离开南京军区,改任广州军区司令。任职期间,许世友干了一件大事,全面指挥了对越反击战。
1978年末,面对越南的屡屡入侵,我国准备发动反击作战。由于战争在中越边境打响,许世友被委以重任,担任南部战区前线总指挥,全权指挥对越作战。
当时,我军准备从东西两线发动进攻,广州军区负责东线,昆明军区负责西线。按理说,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熟悉西线情况,从黄麻起义开始就和许世友并肩作战,又在南京军区当过许世友的副手,让他当前线副总指挥最合适。
不过,因为特殊时期造成的误会,许世友没有选择王必成,而是向军委推荐了杨得志。许世友认为,杨得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独当一面,拥有丰富的兵团指挥经验,又当过援越顾问,知己知彼,老师教训学生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不过,此时的杨得志已经67岁,步入花甲之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为了弄清杨得志的身体状况,许世友“酒桌点将”,带着茅台酒就找杨得志去了。许世友心想,如果杨得志不胜酒力,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证明不能带兵打仗,他就要另谋人选了。
结果一场酒下来,杨得志稳稳地坐着,说话中气十足,反而是许世友喝多了。许世友大喜,回去后立即向军委推荐了杨得志。
很快军委任命下来了,杨得志担任南部战区前线副总指挥,兼任昆明军区司令。1979年2月,东西线两军齐头并进,发起对越反击战。在为期28天的时间里,解放军所向披靡,歼敌5.7万余人,圆满完成作战任务,班师回国。
战后,许世友和杨得志的职务发生变动,同时担任中央军委常委。不过由于杨得志更年轻,后出任总参谋长,许世友则离开指挥岗位,退居二线。
有人认为,杨得志更进一步,是因为西线比东线打得好。可实际上,东西线是一个整体,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杨得志作为副总指挥,是许世友的副手,属于上下级关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