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调整铝材等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这个政策可能让部分人意外。因为在目前国内投资、消费低迷,经济主要通过出口拉动的情况下,减少出口退税似乎对出口和整体经济不利。
尤其是对这两年中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光伏和电池的出口退税大幅降低,势必会影响到这些中国优势产品的外部竞争力。
要知道,2023年中国制造的“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合计出口高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
但基于当下形势和内外部环境的综合考虑,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调整确实也是势在必行。
甚至可以说,以此为开端,未来大幅降低甚至整体取消出口退税,或许都是外贸领域的大势所趋。
引导和加速淘汰依靠退税生存的过剩产能
改革开放初期,为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尽快打开外部市场和积累外汇,中国在退税政策方面给予出口企业极大的优惠。
这一方面有效拉动了中国产品出海,但另一方面确实滋生了不少本身缺乏竞争力和利润空间,基本靠退税生存的产业和企业。
比如光伏和电池领域,这些年产能严重过剩,无论内外市场都大打价格战。部分企业的出口价格明显是亏损的,无非是靠退税生存。
这些自身缺乏足够竞争力,完全靠政策套利吃饭的企业,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和逻辑,是应该被淘汰的。
这次降低退税,也正是在引导和加速这些产能与企业的出清。
加快市场化改革,应对欧美贸易战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外部。
这些年,欧美频繁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其中一个重要说辞就是说中国政府对出口产品有大幅的补贴和退税,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涉嫌“倾销”,构成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竞争”。
此外,明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贸易战必然升级。
中国在此之前主动降低出口退税,也是向欧美和世界表明中国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追求贸易平衡而无意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的真诚态度。
这种开放、坦诚的作风,相信也有利于中美、中欧之间下一阶段的关税谈判。
由此,从更大和更广泛意义上来讲,降低出口退税也是有利于提升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外部合作关系,反而从长期看更能促进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