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实施以来,月球这颗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始终是人类太空探索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凭借精准采样和月背探测吸引全球目光后,印度航天也不再安于现状,他们开展的“月船4号”登月计划也开始频繁登上头条。

根据印度航天局(ISRO)的公开计划,月船4号计划的预算约为17.8亿元人民币,将覆盖航天器制造、运载火箭发射及多项技术支持。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采集月球土壤样本并顺利返回地球,涉及对接分离、着陆、样本回收与分析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印度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铺路。

今年9月18日,印度内阁已经正式宣布批准月船4号月球探测任务,其月壤采样目标定在了3-5公斤,几乎是中国嫦娥五号采样量的两倍。

看上去“月船4号”的目标充满野心,但细究之下,这项任务的技术难度和执行挑战可不容小觑。

那么,印度究竟能否如期完成目标?印度这个新兴航天国家与老牌中美俄之间的较量,到底有没有技术优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壤,表面看是一种普通的灰尘和碎石,但实际上,它是探测月球演化、研究太阳系历史的“时间胶囊”。

能否从月球采样并安全带回地球,不仅考验航天器的技术水平,更是各国科技实力的象征。

印度此次提出的目标采样量,无疑令人眼前一亮。然而,月球采样不是单纯的用机械臂“挖土”,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无数的技术难题都要一一攻克。

月船4号计划使用两艘运载火箭发射两个装置,分两个阶段执行从月球运送土壤样本回地球的任务。

其中一个装置负责在月球表面收集月壤,然后将其从着陆舱弹射重新进入轨道,与另一个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返回装置对接,再将装有月壤的返回舱送回地球。

中国嫦娥五号在2020年成功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采样,带回1731克月壤,成为新世纪以来月球探测的标志性事件。

相比之下,印度“月船4号”虽目标雄心勃勃,但目前尚未公布关键技术细节,印度在航天器的空间对接技术方面尚存在空白,着陆精度、采样设备和返回器的设计方面,仍存在诸多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球采样不仅需要实现精准着陆,还涉及样本采集与存储、轨道交会对接以及返回舱的再入与回收等多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一旦某个步骤出错,整个任务都可能失败。

例如,中国嫦娥五号的月面自动采样技术,首次实现了月壤钻取与抓取的联合操作,并将样本密封存储,这样的创新设计为任务成功提供了强力保障,而印度目前仍缺乏类似的技术支持。

印度此前的“月船2号”任务,距离月球表面只有2.1公里的时候,就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联系,着陆器“维克拉姆”因控制系统问题最终坠毁,这些失败案例也暴露出了关键环节上的技术短板。

此次“月船4号”任务如果要采集5公斤的月壤,其采样设备的可靠性、容量设计以及密封能力,都需要经历更加严苛的测试。

但以印度如今的航天技术实力,目前估计还没办法独立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月船4号”计划的启动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但其发射日期已经多次推迟。

月船4号原计划是要在2025年进行,后面延期到了2026年。

最新报道显示,印度再一次推迟了该计划的实施,发射时间已经从2026年延后到了2027年,至于能否如期完成仍是未知数。

就拿用于月球背面通讯的中继卫星来说!月船4号如果想要从月球背面取样并返回地球,就必须先解决月球背面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的现实问题。

中国已发射中继卫星“鹊桥”来解决此问题,而印度若要从月球背面取样,在2027年前就要先发射自己的中继卫星或租用中国的中继卫星。

印度一直认为其航天技术优于中国,自然是拉不下脸来向中国租用,这意味着印度必须自行研发中继卫星, 这也可能是任务推迟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印度近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

从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到实现低成本轨道任务,ISRO展现出了雄心勃勃的野心,想和中国等航天大国一较高下。

然而,与中国这样的探月强国相比,其技术基础和项目规模仍有较大差距。

探月之旅不仅是科技竞赛,还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项目的立项、研发、制造、发射到后续的测控、数据分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严谨的执行,稍有差池,就可能功亏一篑。

印度是否能以“月船4号”开启新篇章,仍需时间检验,对于中国来说也大可不必紧张,我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展后续计划就能领先世界,完全没必要和其他国家搞登月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