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国能做出改变"?这话说得够硬气的!让人不禁想起那句"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可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凭啥对中国说这样的大话?
殊不知,就在前不久,他们刚因为"台湾代表处"事件在经贸领域遭受重创,如今又想和中国和解?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回首历史长河,立陶宛的故事还真是跌宕起伏,16-17世纪,这个现在看起来默默无闻的小国,可是和波兰联手组建了"波兰立陶宛王国",成为欧洲大陆上举足轻重的强国。
那时候的立陶宛,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蹲霜",在欧洲政坛上叱咤风云,风光无限,然而,树大招风,这个曾经的"欧洲强国"后来被周边虎视眈眈的大国瓜分,就像一块香饽饽被分而食之。
昔日的辉煌不再,实力一落千丈,二战后的命运更是坎坷,被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一口吞并,沦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段历史,就像是一个"小霸王"最终被现实打败的故事。
说到近些年,立陶宛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简直就像是一个"叛逆期"的青少年,处处想要引起关注。
2020年,他们突然甩手不干,宣布退出中东欧国家跨区合作,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可这还不算完,2021年,他们更是在台湾问题上玩起了"危险游戏"。
不仅大张旗鼓地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还在新疆、香港等中国内政问题上指手画脚,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架势,这些动作,就像是在中国的底线上反复试探,最终惹得中国大怒。
中国的反应可谓是雷厉风行,立即关闭了一系列中立贸易合作渠道,并采取其他反制措施,这一招可谓是"打蛇打七寸",立陶宛的经济贸易顿时遭受重创。
要知道,中国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立陶宛这样的小国与之较劲,无异于以卵击石,经济上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立陶宛喘不过气来。
2023年5月,立陶宛政坛迎来变天,新总统瑙塞达上台后,态度突然来了个"大转弯",开始对华示好。
这位新总统的操作着实有趣,一上台就开始"修补关系",可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希望中国能做出改变"。
这话说得,就像是一个闯了祸的熊孩子,一边说要认错,一边又要大人先道歉,在欧盟这个"大家庭"里,立陶宛的存在感其实相当有限。
说白了,这些年他们就靠两样东西混日子,一个是反华立场,另一个就是足球了,在美国眼里,立陶宛充其量不过是个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工具",就像是国际棋局中的一枚小卒。
有意思的是,立陶宛虽然嘴上喊着要和解,可实际行动却相当敷衍,那个惹是生非的"代表处",到现在也就是换了个招牌,连撤都没撤。
这就像是一个人说要道歉,却只是把骂人的话改成了略委婉的说法,本质上什么都没变,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立陶宛国内还有一帮政客,对修复对华关系这事儿嗤之以鼻。
这些人整天唱反调,就像是一群不愿意认错的倔强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死活不肯低头,作为一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的地理位置确实敏感。
它和乌克兰一样,都被美国视为遏制俄罗斯的重要棋子,由于中俄关系友好,立陶宛对中国的敌意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国际关系不是过家家,没有实力支撑的"傲骨",最终只能是自讨苦吃,从拜登上台后,立陶宛就开始加强反华立场,这背后的"美国推手"昭然若揭。
可现在的问题是,立陶宛想和中国和解,却又提出了"中国要改变"这样的无理要求,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样的逻辑,未免太过荒谬。
放眼全球,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博弈愈发激烈,立陶宛这样的小国要想在夹缝中生存,光靠耍小聪明是走不远的。
与其期待别人改变,不如先反思自己的外交路线是否明智,毕竟,在这个实力为王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立陶宛如果真想和解,就该拿出诚意来,而不是空喊口号。
对于立陶宛来说,现在是该好好思考未来外交方向的时候了,是继续当美国遏制俄罗斯的"马前卒",还是寻求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这个选择,不仅关系到立陶宛的未来,也将影响整个波罗的海地区的局势走向,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全有底气和耐心等待立陶宛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
立陶宛声称“希望中国改变”,可能吗? 2024-11-18 11:57·观察者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