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惠灵顿,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正席卷而来,数万人纷纷涌向议会大厦,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抗议一项被众多批评者认为直击该国建国根本原则核心,并可能稀释毛利人权利的法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外媒11月19日报道,这场名为“Hīkoi mō te Tiriti”(《怀唐伊条约》游行)的活动,早在九天前便在新西兰遥远的北方拉开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游行队伍一路南下,横跨北岛,其规模之大,堪称该国近几十年来最为瞩目的抗议活动之一。

毛利人传统的和平游行方式——hīkoi,在本周二于议会大厦外达到了高潮。

彼时,众多抗议者聚集在此,恳切地呼吁立法者们拒绝那项备受争议的《条约原则法案》。该法案试图重新解读那份有着184年历史的、英国殖民者与数百个毛利部落所签署的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项立法预计并不会获得通过,因为大多数政党都已明确表态会投下反对票。

不过,它的出台却已然在新西兰国内引发了一场政治动荡,并且在这个多年来最为右翼的政府执政下,再度点燃了关于土著居民权利的激烈辩论之火。

那么,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游行中,大批民众穿梭于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他们挥舞着旗帜,高举着标语牌,其中还有身着传统服饰的毛利族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新西兰警方透露,大约有42000人参与了此次向议会进发的游行活动。要知道,在一个仅有约500万人口的国家里,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那些亲身参与游行的人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堪称是一个具有“跨代意义”的时刻。

正如游行参与者图库基诺·罗亚尔(Tukukino Royal)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所说:“今天,我们展现出了kotahitanga(团结)的精神,大家团结一致,作为一个民族坚定地捍卫我们作为毛利土著居民的权利。”

当抗议者们在议会大厦(因其外形常被称为“蜂巢”)外集结之时,议会内部的立法者们正在就这项充满争议的法案展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上周,由于毛利族议员们跳起了哈卡舞以干扰该法案的投票进程,议会甚至一度被迫暂停。

说起新西兰的《怀唐伊条约》,它可是一份意义非凡的文件。

早在1840年,英国殖民统治政权与500名毛利族酋长共同签署了这份条约,其中明确规定了新西兰土著居民与非土著居民之间共同治理的各项原则。

这份条约被视作新西兰的建国基石文件之一,即便时至今日,对其条款的解读依旧在指导着该国的立法与政策制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签署的条约存在两个版本,分别是毛利语版(Te Tiriti)和英语版,然而两个版本的措辞存在差异,长期以来,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该条约究竟该如何定义与解读的激烈争论。

与美国不同的是,新西兰并没有一部成文的宪法。

相反,过去的40年来,历届政府和法院不断发展和完善着《怀唐伊条约》的各项原则。该条约旨在保护毛利人的诸多权益,包括他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以及与英国王室之间的关系。

并且,法院也依据这些原则,努力纠正毛利人曾经遭受的权利剥夺问题,同时推行一系列政策,试图弥补毛利人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次引发轩然大波的《条约原则法案》,是由新西兰右翼行动党(ACT New Zealand Party)的领袖大卫·西摩(David Seymour)所提出的。该党是目前执政的国家党和新西兰优先党联合政府中的一个小党派。

西摩声称,他无意更改原始条约的文本内容,但却坚持认为应当在法律层面明确界定其原则,并且这些原则应当适用于所有新西兰人,而不仅仅是毛利人。

该法案的支持者们认为,多年来对《怀唐伊条约》那种临时性的解读方式,使得毛利人获得了特殊待遇。

只是这项法案,却遭到了来自不同政治派别的众多政治家,以及成千上万的新西兰土著和非土著居民的广泛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批评者们指出,该法案极有可能会损害毛利人的权利。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新西兰广播电台(Radio New Zealand)报道,当西摩在周二短暂走出议会去面对聚集的人群时,迎接他的是一片“否决法案,否决法案”的高呼之声。

游行的领导者埃鲁·卡帕 - 金吉(Eru Kapa-Kingi)在接受新西兰广播电台(RNZ)采访时向人群高呼:“今天,毛利民族已然诞生”,并且强调“《怀唐伊条约》(Te Tiriti)将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