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国网】【金融界】(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鹿上
编辑|鹿上
自11月15日起,横店群演的薪资再次缩水!
本就微薄的15元时薪降至13.5元,在此基础上,工会还要抽取10%。
在每月收入一两千的背后,是影视行业那声势浩大“失业潮”的来袭。
“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而且跟他一样好用!”2019年海清因现场“求工作”冲上热搜。
本以为这番“奇葩”发言是她“低情商”的表现。
但看到“失业潮”到来之后才明白,那是腰部演员们无奈而卑微的呐喊。
“日入208万”早已成“传说”,头部演员片酬遭“腰斩”,腰部以下演员无戏可拍成常态。
看似风光无限的演艺圈如今被寒潮席卷,业内工作人员“如履薄冰”。
为何在大众眼里最赚钱的演员职业竟也开始走“下坡路”?
影视行业的“春天”何时才会到来?
演员的“鸿沟”
“真的很希望观众能够走进电影院。”这是张艺谋的无奈。
“请大家到电影院支持我们的国片。”这是成龙的恳求。
影视行业似乎再难恢复当年的欣欣向荣。
2020年是一道“分水岭”,因为“口罩”原因,影视行业再一次遭到重创。
经济整体大环境的下行,导致大量的影视公司业绩下滑、乃至无以为继。
2020年一年当中,有5328家影视公司被迫注销,是上一年的1.78倍。
许多公司就算挺了过来,但营收净利润平均下滑也超出了400%,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在行业“缩水”的背景下,娱乐圈的演员们“人人自危”,生怕变成导演的“弃子”。
主流影视公司更愿意直接聘用头部演员,以此来降低风险。
因为这些演员自带庞大的粉丝基础,甚至无需额外的引流和宣发。
比如在沈腾的《抓娃娃》上映后,许多群众就是冲沈腾和马丽这对“荧幕CP”而来。
不仅自身就具备强大的流量和话题度,头部演员还能大大降低拍摄风险。
近些年,艺人“塌房”已经屡见不鲜,大量影视作品和综艺受到“塌房”明星的影响。
如今投资方本就已经不再将影视行业视为最佳选择,剧组自然要把握住每一次合作机会。
所以在选用演员方面就格外严苛,处于顶流地位的演员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并不代表头部演员们能够就此“高枕无忧”,相反,他们也受到不小的冲击。
虽然一直都有戏拍,但片酬却几乎被“腰斩”,薪酬只能达到从前的一半。
一位从业人员透露,现在不再追求“以数量取胜,批量生产、爆一部就是胜利”。
已经没有那么多机会给导演们试错,所以影视作品产量骤减,突出的是以质量为王。
所以头部演员们的可选择权自然也相应减少。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不仅薪酬降级、就连十几个小时连轴转地加班也成了常态。
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许多演员开始寻求自我突破、实现从流量到实力派的转型。
赵丽颖就凭借《风吹半夏》《第二十条》成功摆脱“小花”的标签,毕竟演技才是硬道理。
不过最艰难的还要数底部的小演员们,他们连想要加班、想要转型的机会都没有。
参演过谍战剧《红蔷薇》的演员李亚文,饰演《知否》中“周雪娘”的马丁都很难再接到戏。
虽然是小演员,但他们好歹有过演绎经典作品的经历,拿到的角色也属于较为重要的配角。
可就算如此,他们也无法单纯靠演戏来维持温饱了。
头部和底部巨大的“薪酬差距”明晃晃地彰显着演艺圈的残酷。
行业“入冬”
影视行业自2014年后进入极盛时期,大量资本下场、行业热度高涨。
但在发酵4年后,随着相关政策的管控,范姓女星事件被曝光,全网哗然。
从那时起,该行业就步入了大规模调整、规范化的时期。
许多集数“臭长”、剧情拖沓的电视剧也遭到“制裁”。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变后,业内影视作品的质量明显提升。
2022年《开端》《猎罪图鉴》《苍兰诀》《星汉灿烂》等都是年度佳作。
白敬亭、赵今麦、檀健次、虞书欣这些“中生代”演员的涌现为影视行业注入活力。
但电视剧整体“篇幅”的缩短也导致了大量演员被淘汰,他们的出路更加渺茫。
演员马丁的丈夫是个名气不大的导演。
夫妻二人时常呆在横店拍戏,他们最能切身体会到行业的变化。
过去的横店挤满了形形色色的“追梦人”,剧组和导演们都忙得团团转。
有时候为了争一个场景的拍摄、两拨人甚至能动起手来,就连做饭的厨师都供不应求。
自从行业“入冬”之后,横店的人流锐减,甚至有时还会给人一种萧索的感觉。
剧组的预算也在逐渐减少、工作人员甚至都能闲下来打羽毛球、拍视频。
据悉,2019年的电视剧只有前一年的不到80%。
类似《甄嬛传》《如懿传》等需要精雕细琢、耗费心血的电视剧也逐渐消失。
影视作品减少的结果,是演员数量的“过剩”。
剧组只得不断提高标准和门槛,在100个演员中,可能一个被选中的都没有。
处于这样的局面中,许多小演员要么早早地放弃梦想,回到现实的洪流。
要么不再梦想自己哪一天会爆火,只要能顾上温饱、有戏演就“谢天谢地”。
不止是内地,大批演员失业的现状在港台同样常见。
此前,媒体爆料,香港有600多名演员竟然都陷入濒临“下岗”的尴尬局面。
在TVB从业24年,参演过《封神榜》《金枝欲孽》等经典作品的敖嘉年都送起了外卖。
“非凡哥”麦长青也是一边送外卖一边等待有剧本的那一天。
就连在《神雕侠侣》中饰演“郭襄”的李绮红都因为拿不到资源而被粉丝误以为退圈。
她只得亲自在社媒上解释:“我没有退出演艺圈,只是这些年没有工作找我。”
在这场“寒冬”中,演员们又该如何渡过难关呢?
从业者如何“自渡”?
相比于一些早早放弃的底部演员和手握流量的头部演员,腰部演员的处境更为尬尴。
他们已经在娱乐圈沉浮那么多年、并且还做出了一些成就,根本无法说放弃就放弃。
所以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寻求其他能够“曲线救国”的方式。
如张颂文、张译等具备硬实力的演员,他们选择用配角沉淀自己。
不执着于主演、不在乎虚名,在各种作品中自我打磨,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
还有一些名气和演技尚还逊色一筹的演员则选择进军短剧或小制作网剧。
这两年,短剧异军突起,在民间掀起了极高的热潮,颇受人们追捧。
无需太优秀的演技和精良服化道,只要节奏鲜明、抓住“爽点”,就足以吸引观众。
而从电视剧演员“降级”为短剧、网剧演员,则能够吃到太多红利。
无论是长相、演技、业务能力都“吊打”素人演员,而且完全不需要培养周期。
像李沐宸的《招惹》、张雅钦的《古相思曲》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
低成本高回报,观众初始期待值低,只要表现得稍许亮眼,就能获得不错的反响。
还有一部分演员则借助自己曾经的身份跻身网红主播的带货“赛道”。
比如娄艺潇、贾乃亮等演员利用自己曾经的人气如今在直播界风生水起。
而那些没什么名气的群演则会利用自己曾经“横店群演”的身份,抓住群众吃瓜的心理。
从而打造深谙娱圈八卦故事的主播“人设”,吸引大批网友的关注。
影视行业的这场“寒潮”如同一把拨乱反正的“双刃剑”。
诚然对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业内的“杂质”、提升“纯度”。
小结
其实无论身处哪个行业,都会面临相似的局面。
与其说是影视行业的“寒冬”,不如说是一场“筛选”。
只有凭借本事不被淘汰的演员从业者,才能迎来“春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中国网】【金融界】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