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十大将之一,陈赓大将的征战生涯并未伴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而休止。

国民党反动派退守台湾之后,他依然活跃于前线,马不停蹄地转战越南、朝鲜,帮助周边国家反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在越南指挥作战的日子里,陈赓大将与军民同甘苦,共命运,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与直率坦诚、谦恭幽默的人格魅力而得到了广大越南军民的深切爱戴。

陈赓临走时,越南人爱惜将军的才能,不免感慨道:

“像陈赓大将一般的将领,中国还有几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陈赓大将赴越抗指挥

即使盘踞大陆的凶虎在人民的枪火下仓皇逃离,新中国依然被群狼环伺。

东亚大陆上的数个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也正在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

彼时越南人民抗击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已经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率众徒步17天穿越茂密的越南原始丛林,北上中国寻求共产党的帮助。

为了帮助一衣带水的邻邦,毛主席决定出兵援助越南。

按照胡志明的请求,毛主席派出顾问团,同时派陈赓秘密前往越南协助指挥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援助越南一事,毛泽东做出了详细的指示:

“顾问就是顾问,实际上就是参谋,出主意,想办法......不可包办代替,要和人家搞好团结。”

同时明晰了顾问团在越的基本任务:

“一是帮助越南组建一支革命化的正规部队,二是帮助他们指挥作战,主要是运动战和较大规模的正规战,游击战他们自己有经验,由他们自己去搞。”

1950年7月7日,由陈赓先率领的百余人自昆明出发,取道密林山区,一路艰辛跋涉,于7月27日下午抵达越共中央所在地-太原省某山区的一处竹楼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闻陈赓到来,胡志明与几位越共领导人忙不迭前来迎接,陈赓与胡志明更是一见面就拥抱到了一起。

两人早在黄埔军校时期便已相识,彼时的胡志明在孙中山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处担任秘书,而陈赓则是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二人在私下有着颇多交集。

胡志明更是对陈赓非凡的军事才能早有体会,这也正是此前胡志明请求毛主席将陈赓派往越南的主要原因。

越南多山多密林,胡志明自然深知陈赓此行之不易,他连声向陈赓道谢,陈赓却笑着摆摆手:

“哪里的话,来帮助你们是我们应尽的国际共产主义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几句寒暄过后,中越双方开始讨论起战场形势。

彼时的法国殖民者勾结窜逃越南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盘踞中越交界处,控制了中越交界区的许多交通干线与重要地区。

法军通过1950年的夏季攻势,在占领了太原、府里、宁平等省会后,越南的主要产粮地-红河三角洲已经落入法国人手中。

在靠近中越边境的广西对面,法军采用了边界隔离战术,基本上沿4号公路据点设防,阻止中越两方的往来。

这里的守军大约有1.1万人,分别驻守在高平、东溪、那岑、谅山等大型据点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方面决定先从“边界战争”入手,打破法国对边境的封锁,打通中国与越南的联系,为随后的战争创造更多优势条件。

在战争的大方向上,陈赓等人较为认可越南方面的战略。

然而在细节上,陈赓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越南高层的指挥漏洞:在尚未明晰敌军情况的前提下,贸然准备集结优势兵力进攻高平。

而进军理由则仅是有待证实的“守军数量少”与“我军士气高”。

抵达越南之前,陈赓已经对越南的作战提前进行了预判。

尽管越军主力经过整备后士气有所提升,但越军中营以上干部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更何况法军方面装备精良,亦不乏飞机与空降部队的灵活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打高平,越军不仅要应对险峻的山河交迭的地势,还要以相对落后的军备去打攻坚战,同时更得应对随时都会抵达的伞兵部队,一着不慎都有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局面。

陈赓建议越方调换思路,与其硬啃骨头,逼着装备与战术都相对落后的越军打攻坚战,不如发挥越军的游击战长处,借助地形灵活应敌,着眼于蚕食敌军有生力量,从而实现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

因此,陈赓对高平一战做出了建议:围而不打,围点打援。向敌人释放出进攻高平的假信号,吸引谅山敌军前来支援,若提前于援军支援路线上设伏,势必能够重挫敌军。

越南方面对陈赓的指示深以为然,但设想固然好,越军的兵力并不足以支撑起同时“围点”与“打援”的双重任务。一旦有限的兵力分散,很容易招致法军的反包围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利用有限的、装备并不先进的部队瓦解敌方绵延狭长的防线?

陈赓看着桌面上微缩版的越南战略地图陷入沉思。他的眼睛中倒映出法军连绵成线的防守阵势,一个大胆而合理的想法猝然涌入他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