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将这句话当作长寿的代表。
其实这句话是杜甫所写,也并非夸赞老人长寿,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
杜甫是在何种境遇之下写就的此等名句,他又在表达什么?
少年壮志
相比更加深沉的杜甫来说,大家貌似更喜欢李白,并且也对李白的生平更加感兴趣。
其实早年,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是个游历四方的游子。
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也一直以李白为偶像,并且两人还成为了忘年交。
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为官做仕,传到唐朝的时候,依旧没有没落。
虽然祖父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父亲却做到兖州司马。
即便这只是一个五品闲职,但杜甫依旧以此为荣。
而且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个家族曾经在唐朝出过十六个宰相,是闻名天下的大家族。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杜甫,自然对仕途十分看重。
但偏偏他出生的时代,参加科举入仕是非常难的。
如果李白是因为父母从商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那杜甫纯粹就是无人赏识。
当时他三岁识字,五岁读书,七岁就能吟诗作对。
十五六岁的时候,他经常跟着父亲参加文人聚会,并且受到很多文学大家的欣赏。
如果放到其他年代,杜甫早就高中,入朝做官了。
但是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唐玄宗已经开始疏于朝政,官场也日渐混乱,科举考试成为名门望族的专属晋升渠道。
如果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或者没受到高官赏识,纵使满腹学问,那也是不可能高中的。
果不其然,杜甫第一次参加会试就落榜。
见科举无望,很多年轻的读书人开始游历山川,并将沿途所见所闻写作诗词歌赋,然后递交给权臣贵族,以求获得赏识。
并且,朝中为这种行为取了一个好听的词汇,叫做干谒。
在这样的风气带动下,杜甫也开始游山玩水,写下了无数佳作,但总体风格还是比较欢快大气的。
当时像杜甫这样的游方诗人数不胜数,他们都有一个偶像,那就是李白。
因为当时李白靠着出众的才华,再加上玉真公主的引荐,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虽然杜甫未曾当过一官半职,但他早已听闻了偶像李白在皇宫内让力士脱靴,贵妃斟酒的“壮举”。
杜甫无数次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入宫见李白一面就好了……
仕途不顺
杜甫万万没想到,他还没机会进入皇宫呢,李白就被贬了,结果两人在洛阳碰面了。
在洛阳城中,杜甫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偶像。
而李白也十分欣赏这个虚心学习的后辈。
李白在杜甫身上,看到自己往日的模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同样意气风发。
但杜甫却看到李白眼中的疲惫和落寞,这和他想象中那位潇洒飘逸的“诗仙李白”并不一样。
此时的李白已经看透官场的腐朽,也对唐玄宗不再抱有希望。
但杜甫还不明白,他认为天下读书人,都应该以读书致仕为目标,以家国天下为己任。
不过,李白也没有对杜甫说什么丧气话。
此时,李白心里清楚,谁都是从年轻气盛之处走来的,他当年也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谪仙,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其中的酸楚。
这次两人相处时间并不长,他们约定下次同游开封。
在接下来的数年内,杜甫除了游历四方,也不断向达官贵族递送自己的诗词歌赋,希望能够获得赏识。
但一封封诗词送了出去,结果却是石沉大海。
于是他又将目光投向科举考试,结果数次参加会试,无一例外都落榜而归。
此时杜甫已经三十四岁了,父亲离世前分给他的遗产也快花光了,但他依旧一无所获。
他这次稳下心来,准备最后冲击一下科举考试。
于是在第二年,他信心满满地参加了天宝六年的会试,这次他自认为不会落榜。
但是,没想到宰相李林甫却对唐玄宗说:“这几年的贤士尽数归附于陛下,天底下已经没什么才子了。”
因此,参加这届会试的学子全部落榜,没有录取一人。
现在的杜甫,已经在外面漂泊五六年了,他迫切需要证明自己。
于是他四处寻找投送“干谒”,写下不少谄媚权贵的诗词,结果这么一等又是五年。
此时他已经旅居长安十年了,身上早已无往日风采。
在他三十九岁的时候,终于受到皇帝的赏识,赐给他一个“候补”的名头,以后有空缺了可以录用。
结果这一等又是四年,此时的他已经四十三岁了,生活过得非常艰难,甚至连日常生计都很难保障。
当他满心欢喜地前往吏部领取官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得到一个河西尉的小官职。
迟迟未能入仕的杜甫,是否会接受这一安排呢?
潦倒一生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这个“河西尉”的官职有多小,这个官职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县主簿,薪水十分微薄。
这让杜甫十分不满,于是强硬要求更换官职。
吏部早就听闻了杜甫写诗的大名,担心他胡乱写诗让皇帝看到,只好安排他做参军。
若是在战乱年代,参军或许还是个不错的官职,但和平年代的参军,同样也是一个闲职。
但为了生计,他只好忍气吞声,接受了这个职位。
当他赴任数月,领到俸禄匆匆归家,推开家门时却发现幼子已经饿死了。
这件事情对杜甫打击非常大,从此写下的诗歌多为抨击时事之作,风格也偏向于沉重悲壮。
即便是这样的“清贫”日子也没持续多久,安史之乱爆发了。
前一日,唐玄宗还向城中百姓官吏宣称,叛军绝对打不进来。
结果当夜,唐玄宗带领皇室权贵连夜逃走,像杜甫这样的小官职自然被留在了长安城中。
在长安城中,他每日提心吊胆,目睹了叛军屠戮长安的画面。
这样的战乱持续了两年,直到唐肃宗夺回长安。
因为朝中大臣死亡无数,杜甫被提拔为左拾遗,主要工作是对皇帝颁布的各项政策查漏补缺。
这是他一生担任过的最高职位,也是他一直向往的文职。
但在战乱年代的文职,如同和平时期的武职一样,都是一个摆设罢了。
此时的他已经四十八岁了,双鬓也横添了几缕白发。
在朝中抑郁不得志,只好每日饮酒消愁,没钱的时候,就把春服典给当铺买酒喝。
即便如此,他也欠了一大堆酒债,沿途酒家都不愿招待他。
一日喝醉了,他走在大街上,突然有感而发,吟唱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是啊,世上活到七十岁的能有几人?
而现在,他已经四十八了,还能活几年呢?
举起酒杯再来一口,只求明日有酒家能赊酒于他。
仅仅过了一年,被唐肃宗愈发冷落的杜甫,对官场彻底失望了,他想起了多年前初见李白时的场景。
或许,当年李白也是因此而离开官场的吧。
于是他毅然辞官,开始另谋生计之路。
天下有才之人,谁不想入朝为仕,为君主出谋划策,为天下谋求太平呢?
可是君主昏庸,奸臣当道,求仕无门,从官无道……
人生短短几十年,转眼便是古来稀,是非成败皆是一场空罢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