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军的“打土豪经济”】
红军的物资供应主要依赖于“从地主手中获取经济资源”的方式。在1927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向南昌起义后留下的朱德所部发出了指示:
你们团队的日常所需和物资供应,都应该从那些有钱有势的豪绅、官吏、财主和地主那里去筹划,别总幻想着党组织会直接来帮忙。这不仅仅是实际上行不通,更不符合我们的基本原则。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着秋收起义后剩下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他们与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军队联合起来,不过,毛泽东带领的第一团并没有马上进入山里,而是先去莲花、攸县、茶陵等地,打击当地的土豪恶霸。
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语录和教诲,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甚至全球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的言论富有哲理,贴近生活,用词准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指导。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毛泽东的思想都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要努力拓展国民党控制区域外的财源,让那些剥削者承担起支持苏维埃财政的责任……这就是解决当前困难的有效途径。
1931年2月的时候,闽西苏维埃政府出台了一条明确的规定:
为了增加收入,那些拥有工农武装或游击队的县份,需要采取灵活策略,向敌人控制的区域进行游击活动,打击当地的土豪并筹集资金。
1928年初,1月份的时候,红军成功占领了遂川县,随后又挺进了草林镇,狠狠打击了两名大土豪,把他们的家产全部充了公,结果收获了两万多块银元,还有七百多担布匹。到了5月份,红军又攻下了永新县城,再次没收了一批土豪劣绅的财产,并从那里运回了三百多担布、两百多担盐,还有一些西药等急需物资到井冈山。9月份,红军再次占领遂川城,这次又得到了一万银元,外加大量的金银首饰和棉花。这样一来,“井冈山”上的五千红军战士们冬天的衣服,棉花是有了,但布还是不够用。尽管打土豪收获颇丰,但井冈山上的日子依然过得十分艰苦。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记录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里面讲述了他在那个时期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每天,每个人手头只有区区五分钱,用来购买油盐柴菜,可这点钱实在是捉襟见肘,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光是这些日常开销,每个月加起来也要上万元现大洋,而这些钱全都是靠打土豪得来的。
【2、为何不得不去“打土豪”?】
撤退到荒凉的山里后,红军面临的最大难题除了国军的围剿,就是经济上的窘迫了。说到阶级觉悟、革命意志这些,那都是后来文艺作品中的宣传。红军战士可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做的,他们同样需要吃饭填饱肚子。虽然穷人参加革命有着天然的阶级情感,但在这之前,还是得先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实际上,只有当革命运动兴起,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和资金支持,才会有大量的穷人积极参与进来。在革命初创的艰难时期,那些“心怀理想、信念坚定”的知识分子往往是最忠实的革命者。
红军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日子过得愈发艰难。在井冈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朗朗上口的俗语:
如果能摆脱资本家的束缚,日子或许就像天天有南瓜吃那样简单满足;若能推翻大土豪的统治,夜晚或许就能像睡在稻草上那样安心自在。
有些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士兵开始心生不满,就连一些中级领导也产生了动摇。更让人痛心的是,红二十八团的第二营长袁崇全,竟然带着队伍叛逃了。团长王尔琢和袁崇全是黄埔军校的同学,他急忙赶去想要阻止这一切,没想到却被袁崇全开枪打死。紧接着,林彪带领着大队人马赶到现场,这才将这次集体叛变事件平息下来。不过,袁崇全还是带着几个亲信成功逃脱了。
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的初期阶段,都遗憾地发生了军官叛变的情形。
在南昌起义中,出现了多位高级军官的变动情况,其中包括第十师师长蔡廷锴,他率领部队选择了叛离;还有军参谋长陈裕新、副师长欧学海以及教导团的党代表魏瑾钧等人,也都在这一重要时刻站在了起义的对立面。
在秋收起义中,师长余洒度并未叛变,但确实有一些中下级军官选择了背离。不过,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所谓的“叛变”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表述不准确的情况。实际上,在历史进程中,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在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并不罕见。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部分中低级军官在起义过程中因种种原因离开了队伍,而师长余洒度则坚持到了起义的后期,并参与了重要的决策和行动。这样的表述更为贴近历史事实,也避免了使用过于强烈或片面的词汇来描述这一历史事件。
在平江起义的关键时刻,原本担任第一大队长的李玉华和第四大队长的雷振辉,却选择了背叛。
1929年2月25日那天,红二团和红四团在于都地区灵活地打起了游击战,成果颇丰,他们不仅收缴到了二百多支步枪,还有两挺机枪、四把驳壳枪,外加满满十一担子弹,以及价值三千多元的银洋。而早在1月23日,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就已经抵达于都,但当时他们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弹药匮乏。为了解决这个燃眉之急,他们不惜花费了几百元,按照每五粒子弹一元的价格购买了子弹。正是有了这些子弹的补充,红五军才能在3月7日顺利攻占了于都。
1929年1月份,国民党从湘赣两省调来了大约三万人的军队,共计18个团,对井冈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这时,山上的红军只有五六千人,面临着严重的给养难题,弹药严重不足。而且,大雪把山路都封住了,天气异常寒冷,红军战士们身上只有两件破旧的单衣,根本不足以御寒。更糟糕的是,红军的经费也快要用完了。
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2月10日,朱毛领导的红四军(总共有3660多名战士),带着1100多杆枪,从山上出发,在瑞金的大柏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击败了追击的敌人刘士毅旅的两个团,缴获了八百多支枪。战斗胜利后,他们又攻占了宁都县城,不仅补充了红军所需的衣物、粮食和弹药,还在当地的市场上筹集到了五千元现金。此外,通过打击土豪劣绅,他们还没收了近万元的现金和罚款。这些战果让红军官兵们的士气大振,精神焕发。
红军对待白军俘虏十分慷慨,给他们回家的路费都是按照他们自己报的数目来发,总共发出了3500块钱。这些俘虏中,大多数人得到了三元路费后选择了回家,但也有一部分选择加入了红军队伍。那时候,红军在大柏地战斗,物资匮乏,所以向当地的老百姓借了不少吃的和用的。到了同年5月,红四军再次回到大柏地时,特意拿出3500块钱来还给之前借粮借物的乡亲们。随后,红军乘胜追击,进驻宁都城,在那里停留了一晚。宁都的商人们非常支持红军,积极筹款,结果每个官兵都分到了十几个银毫子。而在2月18日那天,红四军与江西独立红二团、红四团在东固成功会师。毛泽东还亲自向红二团、红四团提出了经济援助的请求。第二天,红二团、红四团就非常大方地给红四军送来了2000银元,还附带了一些子弹和衣服。
在1928年到1929年期间,陈毅曾有过这样的记载:
筹集资金是红军每月的重要任务,大约需要五万元左右。这些钱大部分来自那些富裕的地主和乡绅,小部分则来自城市里的商人。有时候,我们也能从敌人的物资中截取一部分来补充我们的资金。
【3、苏区地方组织的“打土豪”】
地方上的游击队伍主要依靠打击当地的富裕地主来筹集资金,就连各级党委机关也依赖游击队的这种筹资方式。1927年12月,湖北省委收到了游击队三次送来的大量黄金,总计达千两之多,这是因为游击队成功突袭了一家银号,获取了这笔财富。
1929年3月14日那天,红军成功击败了闽西地区的郭凤鸣旅。他们在当地逗留了大约一个星期,期间从商会筹集到了一大笔资金,并且接管了郭凤鸣的一个小型军服制作工坊。为了尽快让队伍有统一的着装,他们紧急赶制了四千套列宁装式的灰军装,这些军装上配有红色的领章、红五星八角军帽以及灰布绑腿。每位红军战士都分到了一套,这也是红四军自成立以来首次实现统一着装。除此之外,他们还筹集到了五万块现大洋作为军饷,并且给每位四军战士发放了四元零用钱。无论是官长、士兵还是俘虏兵,在这里都享受到了平等的待遇。不仅制作了军旗和各纵队的旗帜,他们还特地给上海中央汇去了一笔款项。
1929年6月1日,有一份来自永定的报告,标题为《朱毛红军前线指挥部的汇报》。
在汀州的十七天里,我们只从大商人那里筹集到了两万资金,另外还从当地的豪绅地主处筹集了三万元。
汀州与瑞金相隔大约百里,商业活动非常热闹,后来被人们誉为“红色小上海”。
1930年夏天的时候,我们成功攻占了吉安,这样一来,赣江东岸和西岸的革命根据地就连接在一起了。我们还筹集到了十万元的资金,并且红军队伍也得到了壮大,许多游击队和赤卫队的战士们整排整连地加入到了红军中,这一切都为后来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剿”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春天的3月份,红七军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越了黔桂边界,向东渡过红河。到了4月初的时候,他们成功占领了怀远这个地方,还筹集到了好几万银圆的经费。紧接着,在4月底,红七军又攻克了榕江,收获颇丰,不仅得到了600多支步枪、十多万发子弹,还缴获了几门大炮和一座电台,另外又筹集了十万元的款项。时间转眼到了11月7日,红七军抵达了武岗城下。原本他们并没有打算攻打这座城市,但考虑到部队的经济状况和需要更换服装,他们还是决定发起攻击。这一打就是四个昼夜,期间造成了数百名战士的伤亡。
当何键调集的五个团逐渐逼近时,他们不得不放弃围攻,转而迅速行动,突袭全州,成功筹集到了数万元资金。接着,他们进入道县,却发现成了一座空城,因为商人们都已逃离,无法再筹集到款项。随后,他们从道县出发,顶着隆冬的严寒,身着单薄的衣服,行军百里前往江华。
有些战士因为缺少保暖衣物,最终在严寒中不幸牺牲。
1929年,邱会作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他回忆道:
红军那时候手头紧,没啥稳定的收入来源,发的物资大都是打土豪时缴获的,有啥发啥,也不管实不实用,只要能帮大家渡过难关就行。记得打下吉安后,战士们冲进百货商店,结果他们挑的尽是马灯、手电筒这些实用的,对那些值钱的玩意儿却不感兴趣。毕竟,很多红军战士都是从山里来的农民,对城里的新奇玩意儿不太认识。后来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邱会作也坦言,那时候的干部普遍不太会花钱,商品意识薄弱,这算是红军那一代人的通病吧。
1931年9月3日,有一份名为《中央苏维埃区域状况汇报》的文件出炉了。
我们的经济支撑全靠红军战士亲自前往白区筹集资金,他们总是要确保筹集到的资金能够维持至少三个月的运营需求。
【4、“打土豪”的经济杠杆】
1931年初,红军成功击退了第一次“围剿”,但他们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辛。平日里,他们只能将就着吃些酸菜和萝卜,要是能吃上豆腐,那就算是改善伙食了。不论是总司令还是普通战士,大家的零用钱都是一样,每人每月发一元,还有五角钱是用来买草鞋的。每周,大家还能分到三四十个铜板的伙食结余。在红军的第一后方医院,工作人员每天只有半斤米的配额,还有五分钱用来买油盐柴菜。到了月底,虽然能分到一些伙食结余,但他们还得交党费和团费,买针线补衣服,还得买信封信纸来写家书。相比之下,伤员们的待遇要好一些,他们每天至少有一斤米,还有一角到一角二分的油盐菜钱,每餐还能吃上一二两肉。此外,伤员们还会得到新的衣服和被褥。在当时那样困难的条件下,红军能做到这些,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在战斗的短暂停歇中,战士们会抓紧时间休息整顿,他们会洗个澡,把衣物煮一煮来除掉虱子。1931年的春天,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行动中,为了等待国民党军队撤离他们的坚固防御阵地,不得不在东固地区耐心守候了整整25天。
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大队的政委李志民,生于1906年,逝世于1987年,是一位上将。他在军中担任着重要的政治工作,是大家尊敬和爱戴的领导。
我们在东固耐心地守候着,盼着敌人能从他们坚固的防御工事里撤出来,这一等就是许久。那时候,我们那么多人挤在那块小地方,物资供应成了大问题,粮食、蔬菜、食用油都特别紧缺。因为没菜可吃,我们就得自力更生,上山去挖竹笋,下河去捞小鱼小虾,还捡些田螺来凑数。可这些竹笋没油炒,吃起来更让人肚子里不是滋味。
经济的推动作用在百色起义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那些亲身经历过百色起义的人们所深知的。
士兵们的薪资统一为每月20元银洋,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工农群众的参军热情,就连桂系军队中的不少士兵也毅然离开南宁,远赴百色加入红军队伍。尽管他们当时对革命的理解并不深刻,但主要是因为被红军中官兵平等的氛围和高薪待遇所吸引。
那时候,白军士兵每个月的薪饷仅仅只有七块钱,相比之下,红军给出的待遇简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优厚。虽然红军官佐的薪资稍微低一些,但也足够支撑起他们的个人开销……因此,在红军队伍里,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士兵逃跑的事情。
国民党军队在围剿苏区时,还采取了经济诱惑的手段。张辉瓒为了提振士气,喊出了这样的口号:“等咱们攻进了东固山,金银财宝任你挑,用箩筐装都装不完!”
1930年7月26日这一天,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成功占领了长沙。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抓获了四千多名敌人,缴获了三千多支枪支。同时,对那些躲进城里、平时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进行了公正的处置。此外,红三军团还解救了数千名被无辜囚禁的“政治犯”,让他们重获自由。这次胜利还极大地鼓舞了民众,使得红军队伍新增了七千多名战士。除此之外,红三军团还获得了四十万元的款项。
1930年11月7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发布了一则《紧急通知》,号召各级苏维埃政府“赶紧把手头的钱省下来,全力准备阶级斗争”,并要求在三个月内必须筹集到60万元的现金。到了11月20日,政府再次发布了一份名为“财字第二号”的《通知》,这次更加紧迫,要求在短短十天内筹集30万元,其中赣东和赣南地区需要承担10万元的筹集任务,而赣西各县区则要共同筹集20万元。
1930年12月30日,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红军成功地将张辉瓒率领的第十八师全歼,并且俘虏了该师及两个旅共计九千多名官兵,同时收缴了他们的全部武器装备。这次胜利让红六十四师得到了全面的“升级”,他们原本的梭标和八百多支土制枪支,都被换成了更为先进的五响快枪“汉阳造”。
1931年1月10日,在宁都小布这个地方,人们聚集在一起,举行了一场庆祝反围剿胜利的大会。当张辉瓒被押解到现场时,会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激昂的口号声,大家纷纷高呼:“要张辉瓒的人头,还想尝尝他的肉!”最终,张辉瓒被处以了枪决。
没过多久,朱毛两人收到了来自中央的信件。
国民党方面派来了代表进行协商,他们提出愿意用二十万元的现金,并承诺释放所有被囚禁的政治犯,来换取张辉瓒的释放。然而,遗憾的是,张辉瓒已经离世了,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深感惋惜。
【5、缴获——苏区经济的另一大来源】
1931年1月18日,红军第16军成功占领了通城,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拿到了上千支步枪,还有二十多支手枪,数挺重机枪,子弹更是数以万计。此外,他们还筹集到了三万多元的资金。
1932年4月20日那天,红军成功占领了漳州,他们筹集到了超过一百万元的资金,并且收获了大量的物资,包括布匹、粮食、食盐、胶鞋和药品等等,甚至还意外地得到了两架飞机。为了把这些宝贵的物资全部运回苏区,红军组织了三千多名民工,大家齐心协力,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1932年,我们来看看湘鄂赣这三个省份的财政收支情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