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秦基伟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阅兵总指挥,他徒步方队向首长敬礼,他在1955年时就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又被授予上将军衔。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国家的中将,和父亲一样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
秦基伟大儿子秦卫江是我军首位取得军事学硕士学位的将领,小儿子秦天英勇上战场,两个儿子都是栋梁之材,正所谓“一门三将星”,他是如何培养出来如此优秀的儿子的呢?他们父子三人又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敢打必胜的秦基伟
秦基伟13岁加入赤卫队,参加黄麻起义,15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分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过将领,当时很多老百姓称他“秦大胆”,这是因为他曾经身穿便衣,腰间别一把菜刀就独自一人去闯日军的炮楼,仿佛走亲戚一般轻轻松松炸飞了日军炮楼。
秦基伟向来以敢打硬仗恶仗著称,1932年在作战中不幸身负重伤,组织上两次安排他就地养伤,但他说他就算死也要在红军队伍里死去,倔强的他既不要担架抬,也不要牲口驮,竟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自己翻山越岭,追随部队三千里进入四川。长征胜利后,他随部西渡黄河作战,参与组织领导总供给部工作。
1937年1月,秦基伟临危受命担任临泽城防总指挥,当时临泽县城仅有一个警卫连,一个妇女独立团和一些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面对的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秦基伟临危不乱,认真研究地形,确定防御重点。战斗打响后,他集中部队火力,击敌主力,并且亲自抱着轻机枪打一阵换一个地方,这样既方便机动指挥我方战士,又能迷惑敌人,给敌人造成城内有多挺轻机枪的假象。坚守临泽城三天三夜后,他按照上级部署,带领部队趁雪夜成功突围。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秦基伟三次请缨去上阵杀敌,于是带领15军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路。15军是上甘岭战役的主力部队,面对武装力量绝对强大的美联合国军,15军在上甘岭狠狠坚守了40余天,这让美军被死死地拖在上甘岭上,打的进退两难,最后美方只能低头重新坐回了谈判桌上。
1953年,秦基伟被任命为云南军区副司令,刚上任的他在了解完地区情况后就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四项工作目标。他还组织部队战士成立民族工作队,帮助地方政权开展民族工作,宣传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他对待各个民族的群众都一视同仁,爱护边疆群众,派遣部队医疗队去治病救人,指导边疆群众发展生产,巩固千里边防。秦基伟一直强调爱兵始于基层,他到部队调研都要求不准提前通知,也不需要特殊找领导来陪同,三是不要层层汇报给他,他喜欢直接和连队战士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解决实际问题。
1984年中央任命秦基伟为阅兵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阅兵总指挥,具体负责组织国庆35周年阅兵盛典。接到任务后,秦基伟立即召集有关同志认真拟定阅兵方案,反复斟酌后报中央审定。他主持修建阅兵村,采取集中驻训方式,让受阅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这一举措是阅兵史上的首创,极大提升了训练效果。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阅兵,获得了圆满成功。
除了敢打敢战之外,秦基伟还十分注重学习,他曾说: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拥有丰富的知识,不断开拓新的意识,不断产生新的思维,学习使人成熟,也能使人年轻。他在年轻时其实学识并不多,甚至很多字都不认识,上级来电文都需要文书念。抗日战争时期,他接触到很多优秀的知识青年,渐渐意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从那时候他就开始学习写字开始,后来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也不曾中断。
在行军打仗中,他还会利用战斗间隙去读书看报,他说通过读报既能及时掌握战争的变化,又能把握当下的工作方针。他每天坚持日记,从此文字水平和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后来他还写下了78万字的《秦基伟战争日记》,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此,他完成了由一名军事指挥员向军事家的转变。
作为一个军事家他是优秀的,作为一个父亲他更是伟大的榜样,他的两个儿子受他的影响也成长的很好,他的两个儿子都有些什么成就呢?
军事学硕士的大儿子
秦卫江是秦基伟将军的大儿子,他毕业于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之后就进入了部队,一直从事指挥官的工作。认真负责的他从65集团军的坦克旅旅长一直做到了副军长的职位,在这期间他也没有放弃学习,1998年成功考进国防大学进修,主要研究外军战略方向。当时的他还是现役军人,工作需要继续处理,而国防大学的学业并不轻松。
为了两边都能照顾好,秦卫江比之前更加努力,在学习的同时坚持做好自己的每一个工作。不过努力就会有收获,秦卫江顺利拿到了军事学硕士学位,是我军作战部队中第一位被授予军事学硕士学位的将领。2005年秦卫江被任命为军区副参谋长,他的父亲秦基伟曾担任过北京军区的司令员,他完全没有辜负父亲的栽培。
2016年秦卫江被任命为东部战区首任陆军司令员,上任后的他立即对东部战区进行了改头换面的改革,他精简了许多流程,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作为军区最高长官,秦卫江从来不会有高架子,始终以一个兵的条件来要求自己。
在进行军事考核的时候,按照规定,超过60岁的可以不用参加,秦卫江正好61岁,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参加考核。第一次考核他在外面出差错过了,回来后立即参加的第二次考核。秦卫江说:“我既然要求部属做到的,我自己就一定也要做到!”最后秦卫江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2012年,秦卫江晋升为中将军衔,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
如此优秀的大儿子让秦基伟无比骄傲,那秦基伟小儿子又做了些什么呢?
既能上战场又当编剧的小儿子
秦基伟小儿子秦天同样优秀,秦天是当今罕见的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将军,他完美继承了父亲革命的大旗。16岁时就参军入伍,在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毕业,后来到了著名的英雄部队“济南第一团”服役。进入到部队之后,秦基伟自然很多人都熟知,但是秦天并没有借助父亲身份的便利,选择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干起。除了每天训练,秦天会利用空闲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很快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士兵升任为235团团长。
秦天20岁那年,部队需要前往老山前线进行轮战,听父亲说过他以前战争的过往,他知道子弹无眼,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不能从老山活着回来,但是为了保卫祖国边防,他们作为军人应该当仁不让地保护国家。出发前一天,秦天回了一趟北京家中跟家人告别,秦天也会担忧自己能不能安全回来,想到这的他眼含泪水地跟父亲秦基伟说:“父亲,儿子以后恐怕不能在您跟前尽孝了!”谁知道秦基伟听他这样说大怒,把他臭骂一顿,他告诫儿子这点小仗不算什么,作为团长不能有这种思想,否则怎么带兵打仗!当时年轻的秦天不理解,只觉得父亲太过严苛,自己非常委屈,后来经历了才明白其实父亲是在点拨自己。
带领部队来到老山前线后,秦天接手的是和敌军距离只有4米的防区,那个地方是一大片山间盆地。大部分阵地都在敌人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内,只要稍微疏忽一点点,就可能随时成为敌人的枪下魂。这种情况下,战士们都有点紧张,秦天为了鼓舞士气,将自己的团指挥部直接安置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身先士卒。秦天从父亲那学习过很多作战技巧,他提前派兵侦查,精细策划了明哨暗哨,战士们很快熟悉战场环境。
就这样,秦天率领着235团在老山前线坚守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偷袭成功防御,漂亮的完成了防守的任务。这次胜利的胜仗让战士们意犹未尽,从老山前线撤下时纷纷请战,要求再打一场漂亮仗,最后235团荣立集体二等功,是整个老山前线战场的最高嘉奖。同时秦天也荣立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续写了秦家的辉煌。
除此之外,秦天还是个编剧,他拍的电影《惊沙》讲述了“临泽突围”的故事,秦基伟率领300多名西路军战士对抗7000余名敌人,守城三日最终突围。凭借该片,秦天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影协杯优秀剧本奖。回忆《惊沙》的创作过程时,秦天曾表示,有朋友提醒他,应该把90%的笔墨放在主人公秦基伟身上,可他觉得,《惊沙》应该再现西路军的群像,用他父亲的话来说,“他们可能化作了泥土,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永远记住我们的责任。”
秦基伟教导两个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军人,如何带兵。一门三将星,父子三人用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经历书写了一段佳话,为中国的建设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