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战犯卫立煌逃往香港,上飞机前给朱德写了一封信,请求他照顾母亲。
卫立煌的母亲在安徽老家,已经是85岁高龄,一旦卫立煌到了香港,老母亲就无人照顾。
朱德收到信后,一时难以抉择,他把这事告诉了毛主席,主席立马回复了5个字。
毛主席到底说了什么?卫立煌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的?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1949年卫立煌逃亡真相。
一 身世
1949年2月,北平刚解放不久,朱老总正在忙着处理事务,就在这时,一封急信被送到了办公室。
信件外没有落款,朱老总带着疑惑的心情打开信封,里面用词真切,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希望朱老总派人去安徽照顾一位年迈的老人。
在信件的末尾,朱老总终于见到了写信人的名字,三个字——卫立煌。
国军高级将领,曾是孙中山的警卫,也是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干将,此人身份特殊,他和朱老总、彭老总等人也算是朋友关系。
卫立煌在信中表示,自己必须立刻起身前往香港,家里还有个85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他在大陆能联系上的熟人,就只有朱老总一个,因此希望朱老总尽快派人去照顾老母。
看完信件后,朱老总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卫立煌是他的好友不假,但卫立煌又是国军战犯,更何况,在《人民日报》公布的战犯名单中,卫立煌位居榜首。
从这点来看,朱老总不该帮卫立煌这个忙,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卫立煌这一走,妻儿全部跟着去了香港,85岁的老母亲一个人在安徽,如果无人救济,根本无法正常生活。
该不该管卫立煌的老母?
朱老总十分为难,最后他思来想去,把这件事告知了毛主席,毛主席知情后神色倒是很淡定,反而还有些喜悦,他当即便批复了5个大字:
必须去照顾。
随后中央组织了一队人马,即刻赶往安徽,在卫立煌的老家,小组见到了那个年迈的老妇人。
见到中央派来的人,却没有见到卫立煌,老母亲有些疑惑,也有些哽咽,这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根本不知道卫立煌已经逃往香港,此刻恐怕已经登上了飞机。
解放战争之后,逃往香港台湾的国军将领并不在少数,可让人想不通的是,一般蒋介石会带走自己的亲信,要不就是嫡系将领,这群人可以跟着他一同前往台湾,比如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陈诚等人。
卫立煌在军中的名气不小,曾经还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蒋介石有多看重卫立煌呢?
在安徽六安,有一个叫金家寨的地方,蒋介石考察一番后,直接把金家寨给改了个名字,叫做“立煌县”,用来作为对卫立煌的奖赏。
从这里就能看出,蒋介石和卫立煌的关系是很不错的,也可以说卫立煌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
既然是左膀右臂,为什么蒋介石不带卫立煌一同前往台湾呢?卫立煌为何会连夜逃往香港,甚至连老母亲都来不及接应?
二 撤职
卫立煌启程时,家里还有个85岁高龄的老母亲,安徽老家无人照顾,最后还是毛主席出面:
必须要关照。
在主席的命令下,一队人马直接赶往安徽,并把卫立煌的老家围了个团团转。
事情看起来十分美满,但其中也夹杂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疑惑,老蒋逃到台湾,为什么没带上卫立煌呢?
这个疑问曾一直困扰着中央,答案只有一个,老蒋和卫立煌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尤其是解放战争后,蒋介石甚至软禁起了卫立煌,理由是卫立煌和我军人士走得太近。
从蒋介石的心腹,再到被软禁,卫立煌究竟经历了什么?
卫立煌出生在1897年,从8岁开始,家里就只有老母亲在照顾他,因此卫立煌和母亲的关系是很亲密的。
尤其是参军后,随着卫立煌的官位越来越高,他和母亲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母子俩聚少离多,母亲一天一天老去,卫立煌的仕途却迎来了巅峰。
1922年,卫立煌跟着孙中山讨伐军阀,面临人数庞杂的敌军,卫立煌没有胆怯,而是巧妙地摆脱了敌军,成功护送了孙中山夫妇。
1923年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时,还和功臣们特意留了一张影,里面就有卫立煌。
他给孙中山当警卫时,还收到过一份礼物,那是孙中山专门送给卫立煌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留有孙中山的字迹,这张照片被卫立煌保存起来,一直到晚年都爱不释手。
在孙中山先生身边的日子,卫立煌受益颇多,他接触到了不少进步思想,只可惜好景不长,部队迎来了改编,卫立煌被分到了蒋介石的手下。
一开始,蒋介石对卫立煌很是重视,毕竟卫立煌人年轻,敢打敢干,在围剿红军期间,他是第一个拿下金家寨的人,蒋介石大手一挥,直接给寨子改名为“立煌县”。
要说两人之间的嫌隙,可能是从西安事变开始的。
西安事变后,有20个国军将领遭到扣留,卫立煌就是其中一个,被扣之后,卫立煌可以说是满面愁容,生怕自己被我军针对。
卫立煌早些年在围剿红军中立下过大功,如今被扣,极有可能会遭到我军报复。
但卫立煌怎么也没想到,中央并没有伺机报复,反而还让周总理告诉他:
内战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共同抗日才是大势所趋。
卫立煌此前怎么也没想到,蒋介石口中的“共匪”,竟然会如此深明大义。
从这个时候开始,卫立煌就对我军改观,到了统一战线期间,卫立煌还结识了我军不少领导,朱老总、彭老总就是他的熟人。
共同抗日期间,彭老总所在的部队本来任由卫立煌指挥,但卫立煌却从来没有真正摆架子指挥过,给了我军极大的自由。
在得知我军装备不足后,卫立煌还曾让人运来不少物资,180箱牛肉罐头、100万发子弹、以及25万枚手榴弹,统统送给了八路军。一些战士们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牛肉罐头,对此更是赞不绝口。
卫立煌在战后,也从来不搞分裂那一套,一有空就来找彭老总喝酒聊天,山西抗战后,卫立煌还特地来到延安,前往迎接的就是毛主席、周总理等人。
卫立煌和我军的关系越来越近,这恰恰成了蒋介石疏远他的理由,他认为卫立煌过分亲共,不能继续重用。
在卫立煌为我军送弹药的时候,蒋介石单方面克扣了卫立煌所在部队的物资,其他部队都有从美国买来的先进装备,唯独卫立煌的部队没有,这就是蒋介石对卫立煌的一种惩罚。
卫立煌偏袒我军,这只是蒋介石针对他的其中一个理由,除此之外,蒋介石还有一个疏远卫立煌的理由,卫立煌并不是嫡系,也不是蒋介石老乡。
也正是因为这点,1949年蒋介石乘坐前往台湾的专机时,才没有带上卫立煌,这也导致卫立煌只能单独前往香港,也就有了开头提到的拖人照顾老母。
对于卫立煌的请求,毛主席不仅立刻答应,并且还给卫立煌回了一封信,不料一封信送出去后,已经逃到香港的卫立煌竟然回到了大陆。
毛主席在信中究竟写了什么?卫立煌晚年又过得怎样?
三 后续
卫立煌前往香港时,很多人都想不通,曾经作为蒋介石得力干将的他,为什么没有去台湾?
原因有两个,一是蒋介石不信任他,蒋介石只重用两种人,一个是亲戚,一个则是黄埔军校的嫡系。
卫立煌既不是蒋介石老乡,也不是嫡系将领,就算战功再突出,也始终不能让老蒋百分百信任。
第二个原因,那是因为卫立煌经常和蒋介石作对。
在西安事变中,卫立煌和周总理等人走得特别近;
抗战时,卫立煌又给八路军送子弹送粮草。
种种作为,都让蒋介石对他充满了猜忌,1944年,蒋介石还派人下了卫立煌的军权,卫立煌一度被蒋介石边缘化。
到了解放战争中,蒋介石这才重新派出了卫立煌,只不过卫立煌无心和我军为敌,蒋介石让他撤出辽西,他偏要守在沈阳,气得蒋介石直接来沈阳亲自坐镇,可此时早就为时已晚,东北顺利解放,国军被打得溃不成军。
到了这时候,蒋介石彻底和卫立煌决裂,随着蒋介石逃往台湾,无处可去的卫立煌,只能选择前往香港。
临走之时,卫立煌发现老家的85岁老母无法远渡,大陆又没有可以照顾老母的人,卫立煌思来想去,想到了曾经的好友朱老总。
1949年2月,卫立煌给朱老总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忙照顾母亲,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简直是喜出望外,这封信可不简单,这意味着卫立煌还有回归大陆的机会。
随后毛主席立马给卫立煌的母亲写了一封慰问信,并且还派人把卫立煌的母亲照顾得十分妥当。
在《人民日报》上,毛主席还让人刊登出了一份战犯名单,卫立煌的名字排在第一行。
这看起来是在和卫立煌划清关系,其实是在变相地保护卫立煌。
一方面,蒋介石对卫立煌充满了猜忌,如果我军不将他列为战犯,蒋介石恐怕会拿卫立煌开刀,将失败怪罪在卫立煌头上。
有了这份名单,蒋介石才能放心。
另一方面,名单也是毛主席对卫立煌放出的一种信号,意思是卫立煌对我军的功劳,我们全都记得。
毛主席所做的一切,卫立煌全都看在眼里,他没有想到,曾经的上级对自己充满猜忌,毛主席却对他推心置腹,这让卫立煌在香港度日如年,每一天都在想着如何回归老家。
终于在1955年,卫立煌在层层保护下,带着妻儿重新回归故土,下飞机的时候,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亲自迎接,这也算是对卫立煌的最高礼节了。
在众多外逃的国军将领中,卫立煌是最早回来的那一个,《人民日报》重磅刊登了此事,一度引起轩然大波。
重回故土后,卫立煌也没有闲着,他进入了全国政协,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余热。
除此之外,卫立煌也经常给那些正在改造的老战友做思想工作,北京功德林收纳了他曾经的好友杜聿明、以及老部下宋希濂,卫立煌经常来看望他们,还语重心长地嘱咐:
一定要加强学习,积极配合改造,千万不要灰心。
后来杜聿明、宋希濂都得到了特赦,这一切都少不了卫立煌的功劳。
卫立煌的一生辉煌又坎坷,他走上过歪路,却也迷途知返,晚年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也给国家做了不少贡献,至于早年的所作所为,对错如何,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