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
卢拉作为一国总统,一度泪洒当场,原因了提到了“饥饿”。问题是,巴西的土地上,种出了全球最多的咖啡、最多的大豆、最多的玉米,甚至有7000万吨粮食用来酿酒烧成了燃料!
可偏偏,这个丰收的“粮仓”里,竟有3000多万人挨饿,每天盼着下一顿从哪里来。这是为什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金碗饿肚”的故事。
金碗里的饥饿:丰收的土地为何饿着肚子?
说起巴西,这片南美大地在人们眼中简直是“上天的宠儿”。从赤道的阳光到广袤的平原,从丰沛的降水到一年三熟的农田,这些条件简直像量身定制,为种粮而生。
想象一下,玉米地一望无际,大豆田铺满山丘,连风里都飘着咖啡豆的香气——听起来多美好?但就是这样一个粮食大国,却偏偏成了饥饿问题的全球“反面教材”。
3000万人挨饿,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它几乎相当于整个加拿大的人口规模。而更让人震惊的是,粮食产量在2023年就已经达到了3亿吨!
按理来说,这些粮食是能够养活自己国家的人口的,还能有余力往外出口。但现实却是,许多家庭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卢拉面对这个困境,数度在公开场合落泪,甚至发誓:“如果到2026年,所有人都能吃得上面包、喝的上牛奶,我的人生使命就算完成了。”
这话听着让人心酸,更让人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拿圣保罗附近的一个村庄来说,这里大片肥沃的耕地种满了出口的大豆,但是却没有一家农田是在为当地人种粮食。
村民们靠低薪打工度日,粮食市场却被高物价占据。家住附近的卡洛斯一家每天只能以玉米粥果腹,连最普通的肉类都成了奢望。对比周围田间成片的作物,一碗玉米粥更显得刺眼。
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卡洛斯和家人却感觉像隔了整个地球。这便是巴西粮食困局的缩影:丰收的土地上种满了财富作物,真正的温饱却被忽视。
我的地盘不是我的粮:跨国资本的游戏
表面上看,巴西的粮仓总量充盈,实际上却有太多粮食流向了海外。原因在哪儿?一个字——“控制”。别以为地是巴西的,粮就是他们的。
跨国粮商从土地承包到粮食出口,占据着整个链条的核心环节。巴西农民就像一个代工厂,把辛辛苦苦生产的作物送到跨国公司手里,自己却没有任何定价权。
化肥问题更是典型。85%的化肥依赖进口,今年化肥价格飙升,农民们的种植成本被推到了极限。
一个巴西农民算过一笔账:种100亩大豆,今年的投入成本比去年涨了足足20%。但大豆的销售价格并没有同步上涨,因为农民根本无法左右市场。
而那些占据着优质土地的资本力量,更是把大量土地用来种植利润高的经济作物,比如大豆、甘蔗等。这些作物看似带来了外汇收入,实则进一步加剧了巴国粮食供应的矛盾。
今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巴西粮食出口量激增,本国的小麦供应却成了问题:超过一半的小麦仍需进口。经济账好算,民生账却总是缺少买单人。
换句话说,当“金饭碗”里装的都是给别人吃的粮,巴西人民的饥饿也就不足为奇了。
贫穷与饥饿:城市化的双刃剑
贫困问题和粮食危机像一对紧紧绑在一起的兄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赶到城市,却没给他们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
结果,巴西城郊出现了无数贫民窟,住着那些在工业化中被抛弃的人。让我们来到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这个地方,棚屋比邻,排水沟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一位叫安娜的母亲每天早上从这里出发,去市中心的餐馆打零工,赚的钱仅够维持一家四口的最低生活标准。
她的儿子马科斯时常饿着肚子上学,课间会靠喝水来压制饥饿感。他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厨师,但如今,他最熟悉的菜只有廉价的玉米饼。
巴西人的平均粮食拥有量远远超过“安全线”,但“买不起”成了最残酷的现实。每当物价波动,这些最底层的人就成了牺牲品。
疫情期间,失业率飙升,更多的家庭陷入贫困。许多人的生活已经被通货膨胀和收入下降压得喘不过气,粮食危机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场无声的灾难。
深刻的警示:中国的粮食安全隐忧
巴西的粮食困局不仅是巴西的,也是全世界的。对中国来说,巴西的教训更值得警惕:我们同样是农业大国,人口却远超巴西。如何保证自己粮食安全?这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早年间,中国面临的“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一些地方的优质耕地被用来建设高尔夫球场或房地产项目,另一些则转种了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
部分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万一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可能会让中国的粮食安全陷入困境。更关键的是,粮食问题不仅仅是种地那么简单。
它涉及产业链、供应链甚至国家治理能力。巴西的例子说明单纯的丰收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只有掌握住粮食的定价权、流通权和生产自主权,才能真正做到让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近些年,咱们划出了耕地红线,将粮食安全问题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至少让咱们不至于被饿着。
中国曾经历过饥饿的岁月,我们比任何国家都更能理解粮食安全的分量。今天,中国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未来的挑战还很多。
3000万人挨饿的巴西,给我们讲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复杂的故事:粮食足够,饭却吃不上。这背后是跨国资本的操控,是政策的短板,是贫富差距的深渊。
而这些问题的警示在于,任何国家都不能对粮食安全掉以轻心。对巴西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新掌控粮食产业链的自主权,对跨国资本的依赖越小,粮食问题的解决就越有希望。
对中国来说,这场“巴西困局”则是一面镜子。我们或许不会走到那一步,但唯有未雨绸缪,才能真正保障粮食安全的长久稳固。
参考资料:
卢拉为何落泪?粮食自主权不容旁落.农民日报.2022-11-21
候任总统卢拉谈到巴西与饥饿作斗争时当场落泪:要让每个巴西人都能吃上饭.观察者网.2022-11-12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