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概不会想到,就在几年前,芯片还是中国贸易逆差的"大户"。可如今,中国芯片出口额即将突破万亿元人民币,超越了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摇身一变成了机电类高科技出口的领头羊。这个转变不仅刷新了人们对中国制造的认知,更揭示了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这场变革的剧本怎么写的?美国一边高喊着"国家安全"的口号,对中国实施芯片禁运,一边却在暗地里把其他国家的芯片产业收入囊中。荷兰阿斯麦、韩国三星、中国台湾的台积电,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芯片巨头,如今不是被迫迁移就是被美资控制。这哪里是什么"科技竞争",分明就是一出精心设计的"收购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子。从14纳米以上的中低端芯片起步,一步一个脚印,硬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华为Mate70的横空出世,更是给世界上了一课:靠封锁制裁阻挡不了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

再看看其他制造业领域。特朗普时期那个高达25%的关税政策,表面上是针对中国,实际上却让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制造业遭受重创。这些企业在高关税的重压下,要么关门大吉,要么被迫迁往美国。所谓"美国制造业回流",与其说是产业回归,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抢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玩得可真溜。一边指责中国是"制造业粉碎机",一边却在暗地里通过政策壁垒和资本收购,把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请"回美国本土。这哪里是什么"公平竞争",分明就是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行霸权之实。

现在的全球芯片产业,俨然形成了中美双寡头的新格局。中国专注于产业链的完整自主,以服务本土市场为主;美国则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死死卡住高端芯片的咽喉。这种格局的形成,与其说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如说是美国长臂管辖的"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看这场产业转移背后的逻辑,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制造业崛起靠的是脚踏实地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而美国想要重振制造业,却走上了"巧取豪夺"的老路。这种差异不正说明了两种发展理念的本质区别吗?

作者想问:当美国用尽手段垄断全球高科技产业,这种"劫富济己"式的发展模式能否真正实现"美国再次伟大"?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