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到北京,直线距离有多远?
答案是1900千米。
如果是走高速公路,比如京广澳高速公路,那就是2100多公里。
当然对于可以开车的现代人而言,这2000多公里的路程,其实也不算太远,满打满算,基本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能跑完;
如果乘坐高铁,那就更快了。比如以350公里/小时的标速走京广线,理论上只需要7小时16分就可以搞定;
至于最快的飞机,基本就在2小时30分钟到3小时以内。
现代科技,确实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小编知道,肯定有不少人在乘坐这些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穿梭在京广之间时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放到几百年前,这一切科技出行工具都还没有发明的古代,当时的古人,要从广州去一趟北京,又需要多长时间?
小编研究一番后感慨,实际情况,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想象。
在古代,步行才是大多数普通人出远门的主要方式,哪怕是从广州到北京这样的超远距离也是一样。
究竟原因,还是古代交通体系不发达,也没有交通产业的概念,导致普通人出一趟远门,经济成本极其高昂,无奈之下,还是靠自己的双腿慢慢走才最省钱。
但从广州走到北京?这也太超乎常人想象了吧?
确实,一般来说,普通成年人的步行速度也就是每小时4到7公里,假如一天走8个小时,那么理论上一天也能走56公里。
要知道一个全程马拉松,也就42公里多点,每天能走那么多,并且不考虑地理因素,那么1900公里的直线距离,一个成年人最快33.9天,也就是一个月多点就可以走完。
但很显然,这种理论结果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考虑到实际人体体力消耗,即使是军队出身的运动健将,这1900公里,起码要走40天以上。
再考虑到古代交通不便,从广州到北京,古代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一条能直达的道路,这走路天数,还得进一步延长。
然后还有天气原因的干扰,以及现代人压根就不会考虑的问题,那就是半道打劫的劫匪。
不要觉得一个强大古代王朝的内陆居然还有劫匪是多么不可能的事。在古代中国,人们的生产能力有限,广大疆土上其实有很多地方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没有人类涉足的。
古代真正热闹的地方,也就各种有城墙保护的城镇,以及周边顶多十几公里范围内的村庄。
在这之外,那就是纯粹野兽与匪徒的地盘了,否则武松也不至于从一个县走到隔壁县,就变成打虎英雄了。
所以在古代,要赶远路,一般都需要结队而行,遇到穷山恶岭,有钱人都是出钱雇佣保镖猎户陪同,没钱的就只能等大商队经过捎带上自己,这还得是对方同意的前提。
根据史料记载,哪怕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从广州到北京开通了官方驿道,全长也高达5160里,其中陆路为4260里,水路为900里。
普通人走完这一趟,起码也是3个月起步。加上前面那么干扰因素,那基本就是奔着4个月甚至半年去了。
既然走路那么艰辛,那有没有更省力的办法呢?
当然有,那就是骑马、骡、驴等牲畜。
以马匹为例,在良好路况下,马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至少20公里/小时以上,在保证马匹健康的前提下,一天基本能跑150公里。
这样1900公里的直线距离,理论上12.6天就能跑完。即使按照清代官方驿道的里程,17天多点也能跑完。
事实上在历史上,马匹赶远路创造的记录远超这些理论计算。
比如在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远在3000里外华清池的唐玄宗,仅仅六天后就收到快马加鞭送来的消息。
唐朝时的一里,相当于现在的450米左右,这3000里,实际相当于现在的1362公里,也就是送信的马匹需要一天跑至少227公里。这个数字,已经超越马匹一天最多跑200公里的极限。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速度,是古代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毕竟这一天227公里的记录,是靠唐代庞大的驿站制度才得以支撑起来的——在唐玄宗时期,整个唐朝版图内共建有水路驿站1639个,从业人员高达2万,马匹更是数倍于此。一天跑227公里,是靠途中在各驿站不停换驿马和驿夫才实现的。
而这种成本,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承担得起的。
当然如果这个非要从广州去北京一趟不可的古人,家里刚好是大户人家,有足够的资产养得起自家马匹,那就另说。但即使这样,也是不可能达到每天227公里的离谱速度的。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走官方驿道的官家马车,在不急着赶路时,从广州到北京,基本也需要60天的时间,最多也就比走路省下一半的时间。
那还有比骑马更快的方法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水路才是从广州到北京的最佳出行方式,毕竟一不需自己迈动双腿,二不像骑马那样颠来颠去折磨人,速度也不算太慢。
比如那句著名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说明写这首诗的李白早上从重庆奉节乘船出发,仅需一天就到了千里之外的贵州桐梓,足见乘船出行的速度。
但很显然,诗歌中的描绘,大都是添油加醋的“艺术加工”,根本当不得真。放到广州到北京之间,走水路,那更是问题多多。
由于地理因素限制,中国很少有南北走向的江河,从南方的广州走水路到北方的北京,只能走人工运河。
但纵观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广州到北京,都没有运河直连,从广州出发的古人,起码要走到江苏,才能搭上京杭大运河的漕船。
更要命的是,从广州到北京,京杭大运河刚好属于逆流而上,速度上与步行也差不了多少了。
既然运河太慢,那么从广州港出发,坐海船北上,在天津港登陆呢?
很不幸,这条理论上最完美的路线,在古代却属于纯粹的玩命。
毕竟古代的航海技术不发达,郑和那种水准的大船,属于政府官方才有的顶尖技术,普通人是根本无福享受。
以前的普通海船,从广州一路通过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渤海到天津港,一趟下来光是复杂多变的天气就足以把这条船弄散架。
除此之外,陆上有山贼,海上当然也有海盗,而中国古代的沿海,恰恰一直是海盗猖獗之地。
如果海运即快捷又安全,古人又何必非要搞什么京杭大运河。
总而言之,古人出一趟远门,既危险又麻烦,至于从广州到北京这种超级远门,能“有幸”走一次,更是足够吹一辈子的人生大事。
但好在古代社会,除了考试、被贬和经商,也确实没有多少要走这种远路的必要,从这点来说,咱们替古人担心这个问题,也多少有有些庸人自扰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