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邦首访落中华,外交风云起浪花。中印角力南亚地,合作共赢绽芳华。” 近日,一则消息在国际舞台上掀起了一阵涟漪。尼泊尔媒体《加德满都邮报》披露,尼泊尔总理奥利将于今年 12 月初踏上中国之旅,而外长德乌帕更是提前于 11 月 28 日前来为其铺路。这一安排,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波涛。
我曾与一位资深国际事务观察员老张聊天,他感慨道:“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首访选择,就像是在国际棋盘上落下的关键一子,往往预示着该国未来的外交走向。奥利选中国,这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确实,尼泊尔作为主权国家,其总理有权决定首访之地,何况中国还是近邻且有着深厚合作潜力。
据报道,奥利此行将聚焦跨境互联互通,像是要打开更多交流的窗口,在交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展拳脚,还要谋划中尼工业园的蓝图,并且在边界管理安全合作上签署协议。这一系列计划,如同编织一张紧密的合作之网,涵盖通信、交通、贸易、边境安全与工业发展等诸多关键领域,无疑会将中尼关系推向更深层次的合作高峰。
然而,这本是正常的外交互动,却让印度媒体集体“炸锅”。《印度快报》《第一邮报》等纷纷跳出来“挑刺”,指责奥利未遵循所谓“传统”,未将印度作为首访地,称其是继马尔代夫总统后又一位“打破常规”的南亚国家领导人,对奥利的访问计划指手画脚,甚至宣称尼泊尔已偏离以印度为中心的外交轨道,让印度“很受伤”。
我和一位研究南亚国际关系的学者小王探讨时,他无奈地说:“印度这种反应,其实是其长期以来霸权心态的暴露。”印度一直将周边南亚国家当作自己的“后花园”,在政治外交上习惯“发号施令”。以往,这些南亚国家领导人常迫于印度压力,上任后先赴印度“拜码头”,以求得政权支持。
就拿尼泊尔来说,印度曾在 2015 年给其使绊子。当时奥利首次担任总理,印度为彰显“大哥”地位,对尼泊尔实施禁运,致使尼泊尔燃料、粮食短缺,社会动荡不安。幸得中国及时援手,与尼泊尔签署燃料贸易运输协议,打破印度垄断,还借此签署过境贸易运输协议,丰富贸易合作。可印度并不罢休,2020 年尼泊尔将印刷新版货币合同交予中国后,印度又警告要在边境禁止尼泊尔货币使用,妄图阻断尼中合作。
尼泊尔的处境颇为艰难,境内多山地丘陵,交通不便,农业发展受限,又地处内陆,与外界交流成本高昂,工业基础薄弱,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23 年 GDP 仅 410 亿美元,人均 GDP 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八分之一,债务规模还高达 2.43 万亿卢比,占 GDP 的 42.65%。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尼泊尔的当务之急。
尼泊尔自 2017 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已吸引大量中国企业投资,中国援建的项目如引水隧道、机场、码头等,逐步改善其基础设施。奥利从尼泊尔国情出发,又鉴于印度态度,选择中国作为首访国合情合理。中国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与印度的恃强凌弱形成鲜明对比。
在如今全球化浪潮中,印度这种“零和博弈”思维显然不合时宜,也引发南亚多国反感,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已纷纷转向与中国合作,尼泊尔也正步其后尘。印度与其对奥利访华“酸溜溜”,不如反思自身外交策略,学会与周边国家平等共处。否则,尼泊尔只是开端,更多南亚国家或会逐渐远离其“霸权阴影”。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印度若继续如此,其在南亚的影响力将会走向何方?而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又将给地区和世界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与改变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