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艾滋病感染率全国居首,年轻群体成了重灾区,这消息一出,让人五味杂陈。你说现在的年轻人,没少上网、没少刷手机,怎么在健康这事上还那么“不在线”?数据显示,15至24岁的感染者在飙升,这事儿别怪天灾,这完全是人祸。
先说第一个锅,性观念的开放和防护意识的薄弱。谈恋爱讲究浪漫,防护套却被很多人当成“扫兴”。你看那些社交平台,不少年轻人觉得聊到性健康是件“很尴尬”的事,甚至觉得带个安全套是对爱情的不信任。可是,艾滋病毒不懂浪漫,防不防护,它可一点不含糊。
再来,社会对艾滋病的偏见,也是感染率居高不下的重要推手。很多人谈“艾”色变,觉得患者就是某些“不检点”的人。于是感染者害怕被指指点点,干脆藏着掖着不检测不治疗,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偏见杀人于无形,这句话一点不夸张。
最让人无语的是教育的缺失。你问问不少年轻人,可能能背《离骚》,但说起艾滋病传播途径,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学校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太“温柔”,家长怕说多了孩子“学坏”,学校怕讲太细让家长不满。结果孩子们全靠自己摸索,一脚踩进坑里。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健康教育得硬起来。别老顾忌家长意见,学校就应该开设专业课程,讲清楚怎么防护、怎么检测、怎么面对疾病,越具体越好。别把健康课上成“清汤挂面”,孩子们消化不了。
其次,社区也该行动起来。组织点讲座,发点宣传册,再搞点免费检测,哪怕年轻人是冲着“免费”来的,能了解一点是一点。很多社区活动太高高在上,年轻人不感兴趣,效果自然打折扣。
最重要的,是政府和社会需要联手打破偏见。光口号喊得响不够,政策、资源都得上,感染者需要的不是道德审判,而是尊重和支持。只有他们愿意站出来,主动治疗、接受帮助,病毒才有可能被堵在它的传染链上。
年轻人自己也不能掉以轻心。别以为青春就能肆无忌惮,身体健康是自己的事,没人能替你操心。高风险行为要减少,安全措施要用到位,定期检测不能偷懒。面对疾病,最怕的不是它本身,而是逃避它的态度。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是时候打破“谈艾色变”的禁忌了吗?年轻人的生命不该为无知和偏见买单。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