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可谓非常传奇,他文学军事均有高超的水平,带领着战士将领们建立了新中国,但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在年轻时还曾被人瞧不起过,毛主席曾在晚年时和外国朋友说起过这段往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1918年时,毛主席为了筹钱去法国留学,就离开了家乡来到北平找自己的老师杨昌济。在老师的推荐下,人生地不熟的毛主席成为了北大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当时北大教师们的工资可达到每月二百多块大洋,毛主席的工资只有八块大洋,但好在工作不是很忙,只要登记下来往图书馆的人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晚年曾回忆说,在北平的日子过的非常不好,八个人挤在一个大通铺上,连翻身都要提前知会两侧的人。

在图书馆工作的空闲时间里,毛主席如饥似渴的学着知识。当时北大就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学府了,能来北大教学的人,也都是当时的知名学者,很多还是新文化运动的引导者,如傅斯年,罗家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的毛主席对这些学者很尊重,试图和他们讨教,但几乎所有人都拒绝了。因为他们觉得,一个在图书馆打工的乡下人,操着一口浓厚的地方口音,和他交流就是浪费时间。

中共刚组建时,里面要么像陈独秀一样,地位高又收入颇丰,要么像张国焘这种在当时比较稀缺的大学生,毛主席这种乡下师范学校的学生,好无存在感,毛主席在党内受到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排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最终没有去留学,而是选择去团结农民,组织了秋收起义,走武装抗争路线。当时那些人可能都没想到,最终能为国家带来和平稳定的,会是这个谁都没有看在眼里的小小图书管理员,就像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曾被国民党打压的不剩多少人的共产党,最终能带领工农走向胜利。

正如毛主席的一首词里所说,“不须放屁,试看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