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是在做生意?简直就是在给人当免费试衣间!”
双十一刚刚落幕,双十二的战鼓就已擂响。电商平台上的销售数据也是再创新高,商家们本该欢欣鼓舞。
然而,高达90%的退货率,却让这些商家叫苦不迭,甚至直接在互联网上怒喷消费者薅羊毛。
为什么退款率会这么高?真的是薅羊毛的人太多吗?
面对高得吓人的退货率,商家们最初只是默默地诉苦。
他们叹息着说自己快被这些来回的物流费和包装费给折腾死了。一件衣服来回寄两次,光运费就得二三十块。
再加上重新包装的成本,一来一去,赚的那点钱全搭进去了。
这种情况让许多商家感到心力交瘁。
商家们还抱怨说,人们以为退回来的衣服随便往箱子里一塞就完事了,但实际上远非如此简单。
每件退回的衣服都需要重新整理、熨烫、消毒、包装,这些都需要人工操作。
一位商家无奈地说:"每天光是处理退货,就得雇好几个人,这工资谁来出?"
更让人头疼的是库存管理压力。
退回来的衣服堆满了仓库,那可不是摆设,而是实打实的资金积压。
然而,随着退货率越来越高,商家们的怨气也越来越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在私下里抱怨,开始公开怒斥那些"薅羊毛"的行为。
另一位商家也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发飙:"我们是在做生意,不是在开慈善机构!那些动不动就买十几件,试完就退的人,良心不会痛吗?"
这种愤怒的情绪在商家群体中迅速蔓延,许多人开始在各种平台上发声,呼吁消费者要有同理心。
而且在这场电商退货风波中,不仅是小商家叫苦连天,就连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品牌也难逃厄运。
其中尤以拉夫劳伦为典型代表。
在双十一购物节上,拉夫劳伦这个奢侈品牌卖出了16亿多的商品,可吓人的是,竟然有95%的东西都被退回来了!
这是咋回事呢?
说白了,就是有人为了占便宜,玩了个花招。
电商平台常搞些满减活动,比如花1000块钱减100,花2000块钱减300之类的。
有些人就想着法儿占这个便宜。他们买了一大堆根本不想要的贵东西,就为了凑够减钱的数目。
等活动一结束,他们就把这些贵东西退回去,只留下自己真正想买的便宜货。
这些人觉得自己挺聪明,占了便宜。可实际上,这种做法给商家和平台都造成了不少麻烦。
对品牌商来说,退货率这么高,不仅要来回折腾运输和库存,还可能让人觉得他们的东西不受欢迎。
对平台来说,这种行为搞乱了正常的买卖秩序,增加了很多额外工作,还可能让优惠政策变得不好使。
虽然这么做没有违反规定,但确实不太厚道。
这种行为就像是钻了规则的空子,虽然占了点小便宜,但长远来看对谁都没好处。
然面对商家的“薅羊毛”言论,消费者却直言:也不看看你们那衣服到底什么货色!
退货原因可谓是五花八门,首当其冲的就是那让人又爱又恨的"货不对版"问题。
消费者们在网上看到的都是那些高挑身材、完美妆容的模特照片,穿什么都像是从画报里走出来的。
可等到自己穿上,效果却往往差了十万八千里。
有人吐槽说,买家秀简直就是照妖镜,把自己的各种缺点都无情地暴露了出来。
而卖家则辩解说,模特的身材本来就是衣服的最佳衣架,普通人穿当然会有差距。
颜色问题更是让人抓狂。网上看着清新脱俗的天蓝色,收到后却变成了土里土气的灰蓝色。
质地也是一样,图片上看着高大上的丝绸面料,到手后却是廉价的化纤布。
同质化问题更是让人昏昏欲睡。消费者逛了十家店,感觉卖的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衣服,只是换了个标签而已。
有人吐槽说,逛了半天,感觉自己是在看同一件衣服的不同滤镜版本。
原创设计的缺乏,让很多消费者觉得无论买哪件都差不多,索性就多买几件回来挑挑看。
卖家们则表示,市场需求如此,他们也是被迫随大流。
"试衣文化"的盛行更是让商家又爱又恨。由于很多平台都提供运费险,消费者可以零成本试穿多件衣服。
有人甚至把网购当成了免费的试衣服务,一次性买回十几件,试完后就全退了。
买家们觉得这是自己的权利,反正不花钱,为什么不多试几件?
最后,消费信心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很多人的钱包都捂得紧紧的。
买家们表示,工作都不稳定了,买东西能不谨慎吗?不是特别喜欢的,还是退了省钱吧。
加上网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人的购物热情也在慢慢降温。
这些原因加在一起,造就了如今高得吓人的退货率。
其中悲惨的的莫过于曾被誉为"中国版ZARA"的拉夏贝尔。
这个国内首家实现A股H股双重上市的服装公司,从2018年开始,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连年亏损。
为了自救,拉夏贝尔不得不关闭超过9000家门店,但依然难以扭转颓势。
最终,在2024年11月14日,拉夏贝尔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无论如何,这场关于退货率的争论还远未结束。
商家在努力自救,消费者在维护自己的权益,电商平台则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或许,只有各方都退一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找到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
毕竟,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才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2024-11-20,女装退货率达历史高峰:上演闭店潮,有商家还在处理双11退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