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1号数九,今年数九不一般,六十年一遇,3大特点,早看早准备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今年的公历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这天将迎来冬至节气。到了冬至,“数九寒天”就开始了,从冬至这天算起,每9天算一个“九”,数完“九九”共计81天,“出九”之后,寒冬差不多也就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能够通过“土圭”来测量日影的长短,太阳的高度变化的规律,并把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定为是冬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所以,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视其为冬季的大节日,其礼俗和过新年相差无几,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人们也会像过年一样,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吃汤圆、吃年糕和祭祀祖先。可见,冬至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的面目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相争之日,是预测一年晴雨、冷暖的最好时机之一,因此,古人总结的很多谚语流传下来,看看来准不准!

民间谚语说:“冬至在月头,捂被不用愁”“ 冬至在月中,单衣能过冬”“冬至在月底,大雪起纷飞”“冬至比较暖,烤火到小满”“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至若有霜,过年大雪降”“冬至若有雨,来年淅沥沥”“冬至若有雪,来年地如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冬至快到了,正好我们可以记录一下当天的天气情况,过后对照一下,看看还准不准了!其实,准不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别把这些古人通过千百年总结出来的谚语弄丢了。

我国自古就有“数九”的习俗,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算起,每9天算一九,一直要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今年“数九”不一般,有3大特点,六十年一遇。具体是哪3大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今年冬至数九在“月尾”

数九”是从冬至这天开始的,而今年冬至对应的农历日期是十一月廿一,民间把这种冬至出现在农历月下旬的称为是“在月尾”。因此,今年“数九”也是从“月尾”开始了。

老话说“数九在月尾,大寒正二月。”预示着今年春节期间可能会较常年偏冷,同时,也提醒农人要防范出现“倒春寒”天气带来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今年数九“二月有九”

通常“九九”是出现在农历二月里,但有的年份还没到农历二月就已经“出九”了。因此,就会出现“二月没九”的情况。

老话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意思是说,没到二月,数九就结束了,这样的年头,往往预示着当年作物会出现歉收的情况。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出现歉收,人就要为生计发愁了。这样一来,人都吃不饱,就更不可能养活猪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数九”早结束,不是意味着气温回升的也早吗?这样作物早返青早早生长不是好事吗?

其实,还真不是好事!

如果春季气温回升早,越冬小麦的麦苗的生长就会加快,这样就会造成小麦底节变长变细,后期就容易倒伏了,风一刮就倒了,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收割。同时,也会造成小麦弱孽和新生出来的孽长得比较细弱,很难形成有效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如果气温回升太早太快,突遇倒春寒的天气就会会使得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喜温农作物烂种死苗,已经出土的幼苗被大量冻死,开花授粉期的果树大面积烂秧、开花坐果率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破坏,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有了“二月没九,饿死猪狗。”的讲法。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2025年农历二月初四这天是“九九”的第一天,是有“九”的,也就不会出现“饿死猪狗”的情况。

三、今年冬至数九是“公九”

在旧时民间冬至“数九”也有“公九”和“母九”的说法。其中,“公九”是指冬至当天的阴历日期为“单数”,而“母九”是指冬至交节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双数”。

古人认为,如果当年“数九”是“公九”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冬天是个寒冷的冬天。反之,如果当年的“数九”是“母九”的话,则预示当年的冬天可能相对温暖。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这几句农谚里有答案:

1、公九冻死牛,母九暖烘烘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数九”是“公九”的话,就预示冬天会非常寒冷,甚至连抗冻的老牛都受不了这种冷天。相反,如果当年是“母九”的话,则预示接下来的冬天会相对暖和一些。

2、公九冰上走,母九穿单衣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一句表达的比不多,意思也是说,如果当年是“公九”就预示冬天寒冷,是“母九”则预示当年冬天相对温暖,可以穿单衣过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冬至遇母九,薄衣就过冬

明白上面两句,这句农谚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当天是“母九”的话,那么就预示冬天可能不会太冷,穿薄衣服就能过冬了。当然,这是用了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表明当年是个暖冬。

以上这些农谚都是古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全国这么多地区不能一概而论,简单作为参考即可!并且,在如今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即便是冷冬,冬天也没有以前那么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