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作词人姬赓写下了一首歌词,就像一首诗,描写了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歌手董亚千谱完曲子之后,这首歌忽然变得忧伤又亢奋。
乐评人们给这首歌的评价是,它很平静,却又暗流涌动,击中了每个普通人对于庸碌枯燥的日常生活的不甘与无奈,而在日复一日看似守卫生活的举动中,生活本身早已不复存在。
如今再看歌词,倒是感觉不到折磨,只觉得还不错,不信你看:
傍晚6点下班 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
过去三年多,这样的生活在某些地方甚至成了奢望,熬粥?你家里有米吗?给你划开口子倒垃圾桶里。喝几瓶啤酒?你还有心情喝啤酒?闯卡去给孩子买奶粉去吧。
如此生活30年 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
这句倒是很精确,没用30年,只用了3年,人们对于正常生活的回忆大厦就濒临崩塌了。心底哪里还有景观呢?只看见打人的大白,封店的干部,倒大米砸鸡蛋的志愿者,反问你为什么吃饭睡觉不戴口罩的人……
每天活在这种恐惧之中,大厦不崩塌才怪。
就像歌里面的那个妈妈,想要守卫自己的生活,这些人也都口口声声说要守卫我们的生活,代价就是失去自尊,自尊本来也不多,失去就失去吧,那自由呢?前几天还看见有人往居民门上焊钢筋呢,邻居说你们有什么权利这么做,那个工作人员说那你报警嘛。
这种有恃无恐说明什么?
你的自尊不值钱,你的自由也不值钱。
昨天我一个石家庄的朋友在朋友圈里说,他不想争论什么,只想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受够了,这三年让奴性大行其道,当爹的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解释。如果放开了会死,他宁愿病死也不要担惊受怕且没有尊严地活着。
当然这只是他的态度,我不知道他的态度能代表多少人。毕竟在生死面前,其他任何东西都可以一声不吭地让渡,奇怪的是,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好像与此相反,在伟大的共产主义信念面前,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
我还看到有的人充满了幽默感,他说放开就放开嘛,让清零派待在家里,共存派出门就好了,井水不犯河水,真乃妙计也。
本来以为这是个笑话,但石家庄好像真的是这样的,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去学校了。
保卫孩子有什么错呢?就像那首歌里的那位妈妈,她不也是在竭尽全力保卫生活吗?
那为什么还要说如此生活30年 直到大厦崩塌?
后面紧接了一句:一万匹脱缰的马 在他脑海中奔跑。
当核酸已成往事,当封控不再随时,当大白扯掉身上的塑料布,当城市重新忙碌,当一切都回归正常,崩塌的是谁的大厦呢?奔跑的马脱的又是什么缰绳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