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老北写了一篇文章:
马斯克:新加坡正在走向灭绝!李光耀很无奈:我也劝不动女儿结婚。
在分析新加坡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时提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
1、越穷越生,越富越不生;2、女人受教育程度越低越生,越高越不生。
01
李光耀当年就曾公开表示:高等教育让女性变得独立,她们不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婚姻和孩子身上。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也正在流行。
北京理工大一位女高材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说:我是不婚主义,我最讨厌的是穷人还要生孩子。
她认为:我觉得,穷人生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理由是:
- 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抚养孩子,却还要生孩子,这不仅会给社会带来负担,也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影响。
- 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们的未来是非常不公平的。
她选择不婚的理由是:
- 我认为婚姻是一种束缚,我希望拥有自由的生活,去追求我内心真正想要的事情。
“我怎么舒服就怎么过!”这是新一代高学历女性的普遍心态。
02
不得不承认,一个冷酷的现实: 越来越多的知识女人,不再需要婚姻和孩子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子无才便是德,嫁人、做妻子、为人母,这是社会对女性最基本的期待。
现如今,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显著提升,她们已经不再把“结婚生子”作为人生的必须环节。
她们有自己的事业、兴趣和目标,甚至已经学会了享受孤独,而不是把婚姻当成唯一的出路。
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这种“孤芳自赏”的行为,正在成为一种群体趋势。
即便是结了婚,生育的代价,对女性而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怀孕生子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考验,更是心理、社会层面的重负。
产假后,复职可能遭遇隐性歧视,职场中“妈妈”标签成了负担,生育带来的身体改变也可能影响到职业发展。
这些代价对于已经能独立生活、无需要依赖任何人的女性来说,显得尤为沉重。
很多女性在考虑结婚生子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责任与义务,而是自我发展、职业成就、个人幸福。
到2024年,中国的晚婚女性已经达到239万,不婚女性更是达到了600万。
她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女性。
无论是否认同,现代女性不婚不育的趋势已经开始蔓延,也是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
03
因为现实中,确实是越穷越生,生二胎、三胎的多半家境相对贫穷。
反倒是相对富裕的家庭选择基本上只生一胎。
所以现在社会上有一个略许夸张的说法,有本事的断了香火,没本事的人丁兴旺。
几乎所有不婚不育人士都会引用张爱玲的一句话:如果你生下的孩子是为了继承你的贫穷、动荡和恐慌,不生是一种善良。
但是,穷人想翻身,就只能多生孩子。
孩子是穷人家父母的刮刮乐,买的彩票多,中奖的概率才高。
一个娃,成才率为25%的话,生4个,就有1个能成才,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就多了。
反正,一个娃是养着,两个娃也是养着。
穷人家养育孩子的成本,没有有钱人想象的那么高。
无非是人均1000块,降到人均500块而已。
穷人不生孩子就可以过得更好吗?
根本不可能!
这位女高材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吗?
如果她的父母不婚不育的话,她从哪里来,又是怎么成材的呢?
04
出于现实的压力,晚婚,不愿多生无可厚非。
但鼓吹不婚不育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一些人以为自己能赚钱,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钱不是万能的。
当你老了,有钱没子女,就像一个背着金银财宝在闹市中闲逛,要么被明抢,要么被暗算。
即便进了养老院,最受欺负的也是没有子女的老人。
为什么?后果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家人是一种背书,是一个反制措施。
即便儿女不在身边,旁人也不敢肆意妄为。
说句不中听的话,等这位高材生进了养老院,就知道她今天说的话有多自私多愚蠢。
没有穷人生孩子,整个经济体系就会崩溃。
到时候没有市场没有需求,经济停滞和崩溃的连锁反应将会影响每一个人。
不婚不育也难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05
古人云:“穷不扎根,富不长苗。”
如果贫穷人家不生孩子,受到贫穷生活约束限制。
那么穷人就没有翻身做主的机会,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了。
生孩子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个民族延续和传承的基础。
结不结婚,生不生育,那是个人选择,但不要为自己的精致自私拿歧视穷人找借口。
不爱孩子的人不配生养孩子,不论穷富。
众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家、科学家、企业家等成功人士,他们的父母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希望!
人生意义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在于下一个生命的延续。
面对生育率下降的困境,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互相指责。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孩子的未来,既是家庭的未来,父母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毕竟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