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直播的时候,和网友聊过为什么现在的情况其实比90年代大下岗那时候更严重。

那时候国企确实是困难,下岗工人日子难过,这是事实。但市场本身是很活跃的,新的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冰箱,彩电,洗衣机什么的这些家电正在城市里逐步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当时各地都还是比较注重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的,有很多扶持政策。

比如上海当时搞了四零五零工程,安置了很多下岗工人,很多下岗工人成了超市、便利店营业员或者物业、保安,但这些工作单位本身很多也是国企,他们也能安安稳稳干到退休。

当时上海有很多大商场和便利店都是国营的连锁店,比如百联商城,农工商超市之类,还有好德、可的等等的便利店,都是国有企业,虽然利润不高,但能解决就业。

所以新世纪头几年,刚来上海的人都会发现,这些便利店的上海本地老阿姨服务态度都不大好,确实是事实。而且,那时候这些便利店的员工中,外地人是比较少的。不像现在,本地人已经很少了,多数都是外地来打工的人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每个企业招聘的员工中,如果下岗工人达到一定的数额,就会有税收减免之类的优惠政策。

也就是说,那时候确实下岗的问题很严重,但各地都还是很重视下岗工人再就业和安置问题的,都在千方百计的想办法的,所以才能度过那段困难的时期。

而在今天,因为失业就是单纯的失业, 不是国企工人下岗,国家和各地政府并没有什么义务去管你,所以也并不会给你想什么办法,都是自己想办法活着。

如果问,就是你为什么不去摆摊,当保安,当保洁,当保姆,送外卖,开滴滴?

昨晚又有网友在直播间问,那难道比2008年情况还糟糕吗?

那是肯定的。现在这个局面持续多久了,2008年那次才持续多久?

美帝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尤其是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全球经济都被波及,这是事实,但当时国内政策反应非常快,很快就推出了四万亿救市政策。

当时全国GDP才32万亿,四万亿的救市政策,等于全国GDP的八分之一了,这个力度和规模在当时是非常大的,实际撬动的市场投资远远不止这个数。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是,当时的消费刺激政策力度很大,是真金白银补贴消费的。绝大多数中西部农村,正是在那一波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政策之下,才开始普及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之类的家电,大量的国产车也是在那时候靠着低价策略抢先占领了农村市场,其中就包括比亚迪。

也正是因为那次反应非常及时,所以刺激的效果非常好,第二年经济形势马上就好转起来了。

其中作为标志性的房地产,当时中西部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其实还没有太多的房地产市场的概念,很多地方都是在那之后才开始启动的。比如我老家庆阳西峰区2008年在市区还能8万块钱就买一套二手房,之后逐渐到了两三千,最高的时候过万,现在回落之后还在七八千。

更重要的是,在2008年第三、第四季度房价下降了一段时间,但刺激政策出来之后,很快就开始恢复了,成交量和价格都在2009年大幅度上涨,上海房价到2010年,相比2008年几乎是两三倍的涨幅了。

因为那时候大家的危机意识并不那么强,多数人并没有受到太多直接的冲击,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和企业裁员,所以社会上对未来的预期普遍还是比较高的,信心比较足,敢于上杠杆,也敢消费,只要你降价,有优惠,老百姓真的就会去消费,去投资。

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现在首先是预期的问题,大家普遍性的对未来的预期很低,在年轻人中间甚至越来越多的信奉上杠杆买房就是为自己挖坑的败家行为的观念,这在2008年那时候是不存在的。

普遍的消费信心低迷和预期低下,结果就是各地都在化债,老百姓也在去杠杆。去年很多地方的提前还贷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但仍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存量房贷总量下降的情况,今年估计还要进一步下降。

现在,我们大概更能理解什么是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了。

所以,现在首要的问题仍然是提振信心。但现在光靠空口白牙,已经没多大用了。尤其是在经历10月8日和最近一次的两次股市快闪牛市之后,预期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低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