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官方日前表示,大陆围绕台湾周边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已结束。然而,不到三天后,台湾便高调宣布接收首批美制M1A2T主战坦克。据观察者网援引台媒报道,这批坦克是台湾从美国采购的首批装备,15日运抵台北港,并于16日凌晨通过拖板车秘密转运至新竹湖口的陆军装训部。对此,台媒一如既往地大肆吹捧,将这些坦克称为“地表最强”,甚至冠以“北部战略支柱”之名,试图营造出这些铁甲巨兽具备改变战局的强大气势。
然而,现实远不如宣传中那般美好。据台媒报道,退役陆军少将栗正杰直言,M1A2T对台湾军队来说性价比并不高,原因在于其车身过宽且不适应台湾复杂的作战环境。他明确表示,这款坦克“并不适合台湾”。这样的评价并非随口而出,而是基于专业判断的一针见血,直接戳破了台媒对其吹捧的泡沫。
让我们先来看这38辆坦克是怎么来的。从台媒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整个运输过程几乎如履薄冰。不仅临时改港、深夜卸货,还用拖板车悄悄送到新竹湖口。这么小心翼翼,就怕被人盯上。讽刺的是,这些坦克还没出场,岛内的质疑声就已经此起彼伏了。有人说它太重,有人说它太宽,还有人嘲讽这种“沙漠王者”在台湾这种狭窄地形上完全是个“笨蛋”。
先说重量问题,M1A2T的战斗全重接近70吨。台湾桥梁能扛住吗?坦克可不是只为了摆拍,它需要跨过桥梁、通过道路。可一旦桥垮了、路堵了,这些重甲坦克还能去哪?被困在桥头“望洋兴叹”?更别提,台湾的横向河流密集,这些家伙跑得再快,也不可能“飞”过去。真到了战场,恐怕敌人还没开火,它们自己先变成“靶子”了。
再说宽度,M1A2T车身宽度超过3米,这在宽阔的沙漠地带是它的优势,但在台湾的狭窄街道上,根本施展不开。街头巷战中,它连转个弯都费劲,更别提躲避敌方袭击。试想一下,在台北这样的城市,一辆重型坦克“哼哧哼哧”地开过来,不用敌人动手,自己就卡在路口了。这画面,想想都滑稽。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次采购案背后的逻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坦克不是买来打仗的,而是买来“交朋友”的。巨额军购背后,掩藏不住台湾当局对美国的讨好心态。花大价钱买这些被诟病不堪的“战略支柱”,说白了不过是递交“投名状”,向美国表忠心罢了。然而,向来以利益为导向的美国,会因为这些坦克对台湾另眼相待吗?答案不言而喻。
而在岛内,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许多人开始质疑这些坦克的实用性,更质疑当局挥霍民脂民膏的决策。俄乌战场上,坦克被无人机轻松摧毁的场景历历在目。高科技武器的出现,已经让传统坦克的战略价值大打折扣。M1A2T再怎么“地表最强”,也无法改变现代战争中坦克易损的现实。明知如此,台当局还要一意孤行。是短视,还是无奈?也许两者都有。
大陆罢兵不到三天,台湾舆论就炒作这批坦克的“及时登场”,似乎意在营造一种反制氛围。然而,硬件的堆积从来无法弥补战略的缺失。台当局可以继续花钱讨好美国,可以继续“倚外谋独”,但归根结底,这只会让台湾陷入更危险的境地。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说,“倚外谋独越深,毁台越甚”。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历史证明,背离现实的决策终将付出代价。这38辆坦克或许带来短暂喧嚣,但热闹过后,只剩沉重的负担和更大的隐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应以民生为重,认清和平发展的大势,而非执迷对抗分裂的幻想。希望台湾当局回归理性,为人民福祉和两岸和平作出正确选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