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中美两国进入稳定的、长期的对抗局面后,美国学界和智库等单位就在不断推演未来中美最有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以及可能引发的整个西太平洋大战,试图找到可以让美国立于不败之地的办法。可惜的是,迄今为止数十家智库进行了少说也有上百轮推演,得出的最“理想”结果也不过是美国付出巨大代价后惨胜,往往还是在开了金手指的前提下。
不过这些推演并非毫无益处,结合美国军方对中美实力对比的总结下,一些很容易被忽视但在战时会产生巨大变数的因素得以被发掘出来。例如美国《防务新闻》就意识到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日本、关岛和其他太平洋岛屿上的美军航空基础设施如机场和航空站等,已“不再被视为避难所”,因为解放军的导弹会在开战后几天到几周内打掉这些机场,而一旦没有了机场,就算美军的空中力量再强,又有什么用?
《防务新闻》以距离台湾海峡最近的琉球嘉手纳空军基地们还有普天间海军陆战队航空站为例,因为这两处基地是美军五代机无需空中加油就能完成任务并返回基地的唯一地点,认为在冲突爆发前两周,这两个基地等于作废。除了嘉手纳和普天间,《防务新闻》还认为解放军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疑为远程打击能力)可以让美军在关岛和其他岛屿的空军基地,在冲突爆发的前4天无法起降加油机和轰炸机,即使强行起飞执行任务,也很容易被击落。
且不论两周和4天这两个简直幽默的数字,就算真的只有这么短的时间,也必然对整体战局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美军决不能坐视第一岛链的基地处于火箭军的阴影下,必须拿出点什么应对的办法。目前来看,美军内部的意见有这么几个,第一是分散部署,也就是在西太平洋开辟更多的基地,以及将日本的民用机场也利用起来,但在美国空军看来也不够有用,例如空军部长肯德尔就认为解放军的导弹仍有能力让美军基地失效,所以建立更强大的导弹防御能力才是正道。
但遗憾的是,《防务新闻》认为他的意见也不够全面,声称即使美军在日本多部署20套“爱国者”反导系统,解放军依然有能力在冲突爆发的前两天让美日战斗机都无法起飞,两天后的情况是战斗机可以起飞,但加油机和预警机等大型飞机还要等一周才行。最后《防务新闻》抛出绝杀,表示无论是分散部署还是增加反导能力,解放军只要增加导弹库存这个简单的办法就能解决,看来几个月前东风-26导弹旅集中亮相,给美媒的印象非常深刻。
好在否定空军部长的意见后,《防务新闻》还是给出了他们的意见,就是大力发展不依赖跑道的平台,应该指的是更多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以及不同类型和航程无人机组建新的空中力量,而美国空军则应该将资源和时间集中在无人装备和预设维修设施、弹药库等方面。
这两个办法理论上有一定可行性,航母/两栖攻击舰属于可以移动的机场,生存能力比不能动的陆地机场要大,只是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本来就是针对美军航母建设的,这不是正撞到枪口上吗?
至于无人机等无人装备,实际上和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吹嘘过的“地狱景观”计划如出一辙,但是看看如今中国亮出来的无人机、无人艇、机器狗和无人潜航器等五花八门的无人武器装备以及藏在背后的惊人产能,已经在无人装备方面落后的美国,打算如何追赶?
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在美国已不占有绝对技术优势下如何继续保持西太平洋霸权,而《防务新闻》提出的问题正中核心,那就是在无法保持霸权时,这些本来用于围困中国的美军基地,现在反而变成了让美国进退不得的原因。继续保留的话,一旦开战这些基地就是活靶子,不保留的话就意味着美国会完全失去对东亚地区的控制和影响力,是美国官方和民间都无法接受的局面。
所以便不难看到,《防务新闻》在内的美国媒体拼命出主意,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出美军如何在自保同时还能随时介入台海,只不过这些办法都破绽百出而已。
更具体的也有,这就是美国各大智库和高校进行的兵棋推演,例如最近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假设2028年中美爆发台海冲突,进行了15次兵棋推演,多数情况下会爆发有限核战争或全面核战争。
或者说爆发核战争也在意料之中,但CSIS和MIT组成的推演团队设置了两个极其离谱的设定,第一是登陆台湾的解放军部队会在开战36天后,因为补给被切断而投降,第二个是给美军的建议,表示美军应该使用常规武器不遗余力地攻击中国大陆,因为中国不可能对美国本土进行报复,只会袭击美国在西太平洋的空地,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战术核武器。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些同样离谱的想法,比如要求美军不要害怕战争惨烈而放弃台湾,以及美军有足够的常规打击能力来攻击中国大陆等等,这15次兵推也在多数情况下以解放军撤军告终——与那些天马行空的设定相比,这个结果可能才是最离谱的。
最后要说的是,关于“中国不会攻击美国本土”这个想法,只能说美国人若是真抱着如此天真的幻想进入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对中国而言绝对是最能决定胜负的因素,第一岛链的这些坛坛罐罐,倒也确实不算什么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