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深圳又出了一个日光盘,这已经是深圳本年的第5个日光盘了,而深圳的新房库存周期也从24个月变成了11.2个月。

但是,哪怕深圳成交真的不错,现在市场上依旧是两种声音在博弈。

一边是看好楼市即将回暖。

一边是继续看空楼市,觉得房价还要继续跌。

多空博弈从来没有停过。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体感差,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有关楼市的本质。

1

房价能不能涨,看2点:

1、供需

2、通胀

以上2点,决定2025年,房价是否能涨的核心。

我一点点说。

首先,房子要能涨,还得看供需。

供小于需,价格就会上涨,这是通识。

我给你两个参考的指标:

1、土地供应量

2、开发商土拍数量

近几年的土地供应是个什么情况呢?

来看个图就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2年开始,全国的土地供应量就开始减少,与此同时,土拍的成交量也开始下降。

而成交少说明开发商拿地少。

从2020年年底三条红线出台,TOP100房企累计投资规模就进入了“苟着”模式,力度“一紧再紧”,规模“一缩再缩”。

2020年TOP100房企累计投资规模有四万多亿,到去年已经没眼看,降到只剩下15468亿。

今年就更别说了,前三个季度加起来才600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百强房企的门槛只有16.4亿,犹记得4年前,起码得93.5亿才能勉强蹭上一蹭。

照这个势头看,未来开发商拍地还会继续缩水。

说明什么?

说明未来新房供应还会持续走低。

政府供地少的意图其实也很明显了,通过控制土地供应,减少市面新房流入,达到供给缩水的目的。

所以,明年,供应量在减少,这是一点。

其次看需求。

很多人喜欢用人口负增长来说明未来没有接盘侠了。

怎么说呢,只对了一半。

我先说观点:

房价涨跌不遵循人口递减的逻辑。

如果人口多就等于房价涨,那么现在房价最高的地方应该是印度和非洲。

因为印度和非洲的人口是全球最高的。

但事实是这样吗?

事实反而是,人口负增长的日本东京、韩国首尔这些地方的房价一直在涨。

退一万步来说,人口负增长真的影响到房价了,影响的也是25-30年后的楼市格局,而不是现在。

一般来说,购房适龄人口集中在28-55岁,也就是1969——1996年出生的这批人。

这个时间段内正好我们国家迎来了2次人口出生高峰期,一次是1962-1975年,另一次是1981-1996年。

这2批人,才是现在买房换房的主力军。

2022年开始的这一批人口负增长,只会影响2052年以后的楼市格局。

但你看,现在房价还是下跌了。

所以房价涨跌,本质看的还不是简单的人口逻辑。

其次,很多人犯了另外一个逻辑错误。

把全局和微观放在一起比较。

比如说用全国6.6亿栋房子去对应14亿人口。

6.6亿栋房子里有90%分布在农村,城镇的房屋大概是4700万栋,还要剔除非住宅,算下来全国商品房数量也就1000万栋左右。

往多了算,算一栋住90人,1000万栋也才能住9亿,勉强能覆盖目前9.1亿城镇居民的需求,

所以我一直说不要看人口总量和房子总量,而是要看结构性的数量。

不要忽略了,人口是会流动的。

你比如深圳,2000万人口对应200万套商品房。

房子难道过剩了吗?

你看北京上海,2200多人口,房子真的就够住了吗?

所以我们真正要看的其实是人口增量。

看的是哪些城市有人口流入,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各位,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你们的孩子学了动画、AI、视觉设计,他们大学毕业后回小县城找得到工作吗?

所以为什么年轻人要疯狂往大城市挤?

哪怕忍受996、007,忍受上下班的地铁高峰期。

是因为他们大学学的专业只在大城市才有岗位啊。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用的都是一样的水泥和钢筋,深圳的深圳湾、上海的陆家嘴房价可以到20万,而鹤岗只值2万。

现在城市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你会发现数据也出现了极大反差。

北上广深9-12月的成交量非常火,甚至上海11月二手房卖了2.6万套,深圳二手房成交也超7千套。

但是很多人所在的小城市降价抛售依然无人问津。

这就是我说的体感差异。

其实大家心里多少都有数,像一二线城市,有产业,有就业机会的,经济能持续发展的城市才会有持续的人口流入。

不管多少人跟你说要回老家躺平都好,躺平也得赚钱的。

人就是会跟着就业机会、赚钱机会走,这是亘古不变的趋势。

所以有人跟你谈人口总量,谈人口负增长,都是错的。

我们真正该谈的是人口流入。

2025年房子不是全面能涨的,所以我从来说的都是房价普跌分涨。

你们可以看下11月份70城的成交数据,一线城市很多都止跌回暖了,但三四线城市还在跌跌不休。

所以,各位,现在更得做好准备了。

未来城市分化就是板上钉钉了,未来大城市由于土地供应减少和人口的持续流入,房价就是能涨,小城市的房子只会深度拥抱居住属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跟大家讲要做断舍离,抛弃垃圾资产,保护自己的钱袋子。

要做好置换,我建议你关注你所在城市的2个方面:

1、库存周期长短

2、人口流入会不会现结构性供需变化

2

先和大家说我的观点——只要通胀实现,资产价格必涨。

回看我们前2次房价大涨。

2009-2012年: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了刺激消费,政府启动了4万亿资金,实际投入了超10万亿,当时深圳房价从11000直涨到2万;

2015-2018年:楼市乏力,同时为了提高城市化,政府启动了货币化棚改,再次花了超10万亿,这也是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放水,而深圳的房价也从2万8直冲到5万7。

共同点在哪?

通胀导致房价上涨。

为什么?

首先你得明确,货币只是信用时代交易的媒介,没了国家信用的背书,这不过是一张草稿纸。

而通胀就是市场上的钱很多,钱多了就会不值钱,但是商品供给不变,所以你的购买力就会下降。

比如包子铺老板1天只能做100个包子,一个1块钱,市场上本来有100块,对应的是100个包子。

但是现在包子还是只有100个,可市场上的钱变成200块了,那么包子的价格就会涨到2块。

也就是,钱多了,你的产能没跟着提高,那价格就会被动上涨。

这就是通胀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原因。

说白了,通胀情况下,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商品价格都会上涨。

只是发现包子涨价的时候店家就会用机器更快地生产包子,所以包子的产能也会很快跟上。

但是房子不可以,因为土地不可再生。

所以以房子为代表的固定资产,像黄金、贵金属等不容易再生的资产会更保值增值。

这就是为什么通胀会带动资产价格上涨。

这也是为什么普通人会视通胀如洪水猛兽。

报纸上也写了,99年存进银行的100块,当年能买一头猪,现在只能买5斤猪肉。

这就是通胀带来的购买力稀释。

反应到楼市也是一样的。

20年前,北京的四合院每平米大概是8100元,一套四合院290万,现在多加一个零你可能都买不到。

是因为四合院爆改了大别野吗?

不是。

是因为钱不值钱了,资产价格在被动上涨。

所以很多人楼市赚到的钱,其实赚的是通胀的钱。

所以只要货币放水足够多,通货膨胀仍然继续,长远上看房价也是必然上涨的。

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一轮放水不会普涨,不会普涨,不会普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和我上面所说的人口流动有直接的关系。

房价不会普涨和人口结构性变化有关,所以会导致结构性变化。

因为楼市的底层,既要基于通胀,也要基于供需。

龙王下雨,也不是大水漫灌。

所以我们要考虑到明年一定是大通胀,通胀之下所有人要做好什么准备,通胀之下会有一次财富重新洗牌、重新分配的机会。

现在就是你向上置换的机会,你要看得懂未来是通胀的,但你也要看得懂未来的房价上涨一定是基于供需的。

所以未来什么城市房价能涨?三个条件:

1、人口流入多

2、资源好

3、产业和就业好

3

我们的楼市就是个政策市。

首先土地是国有的。

包括你现在住的楼、脚下踩的路,全是国有的。

只要土地一天是国有的,地方就不可能完全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房价也不可能快速下跌。

为啥?

来钱快。

来看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说了,2020年就开始限制卖地。

但2022年杭州和成都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都还是超过了100%,意味着地方的开支都靠卖地。

土地就是政府的印钞机。

土地初始成本才几个钱,卖给开发商能拿钱,开发商再拿房子锁住居民未来30年的收入,政府拿着这些钱搞基建、搞科研,实现国富民强,这就是不变的底层逻辑。

其次,这也侧面说明了,当我们选择了土地财政的这条路,就注定了国民财富与楼市深度捆绑。

毕竟房价下跌直接影响的就是消费。

市面上那么多声音都喊着房价跌了自己没钱消费,没人消费就没生产动力,生产又牵制经济,经济不好,又有谁来买房投资?

所以老大才屡次提出稳楼市,根本还是要稳住房价来挽回经济。

就像老美居民70%的财富都在股市上,老美会千方百计稳住股市一样。

中国国民财富70%都押在楼市上,老大也不会让楼市崩盘。

也许有一天会出现其它产业代替房地产来拉动经济,但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仍然需要房地产,需要救市。

我也知道,很多人爱看唱衰,这匹配多数人的心态,这样讲才会更爆。

但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任何时代发展都是以牺牲部分人利益为代价的。

以上,就是我这次想掏给大家的这点心里话。

再唠叨一句,别买三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