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一身家万里,今年恰好是三冬”。今天我们就迎来了冬至节气,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的到来标志着数九寒天正式开始,此后天气越来越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话说“冬至进补,来年打虎”。冬至一到,天气越来越冷,人们需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来抵御寒冷,让身体健康。因此到了冬至,我们可以多吃鸡肉羊肉,这些肉类性温,能增强人的抵抗力。像南京人就有”进九吃鸡“的习俗,按照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上一碗鸡汤,可以补上一年;有些地区还会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暖身御寒。大部分地区会在这天吃饺子和汤圆,饺子有“不冻耳”之说法,而汤圆则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其实,除此之外,冬至也适合吃富含维c多的水果,如橙子、柚子、猕猴桃等,能够增强人的抵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冬至“进补”并不意味着餐桌上都以肉为主,也应适当的吃一些蔬菜,例如白皮萝卜、土豆、菠菜等,控制好量,但不论吃什么,都要控制好量,避免给肠胃带来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老祖宗根据冬至的气候以及自然界的生态变化,把冬至节气分为三候,其中每5天为一候。

一候:蚯蚓结:冬至头5天,虽阳气生长,但阴气仍旺,蚯蚓感知到阳气的微弱,选择把身体蜷缩起来,抵御寒冷。

二候:麋角解: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的6~10天,阳气初生,麋鹿感知到这种变化,角便开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冬至的11~15天,阳气又多了一点,地下的水和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并略带温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冬至也是进入“数九的第一天”,为啥这样说呢?

古代尤其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民,御寒保暖条件简陋缺乏,寒冬对他们来说是煎熬,人们对天寒地冻有恐惧感,觉得冬季太漫长了,为了挨过漫长冬季,便发明了“数九”来消遣时光。

《荆楚岁时记》有云:“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意思是,从冬至当天开始数,数81天,数九寒天便过去了。

今天是12月21日,为冬至,故为进入数九的第一天,也是入“一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以农业为主,老祖宗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在我们老家,有一句老话叫做“最怕冬至一日晴”,那么,冬至晴天到底有啥可怕的呢?我们看看农谚咋说。

一、冬至落小雨,三九四九雪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交节的时候下起小雨,根据老祖宗的经验看,预示着三九、四九的时候降雪量足。

三九四九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降雪多,利于缓解旱情,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此时的降雪可以说是“瑞雪”,它们融化后渗透入土壤中,能为作物根系提供水分,利于作物在春季顺利返青;此外,大雪覆盖在田地上,可以保温,防止作物在冬季受冻害。

雪水中含有氮化物等物质,这些物质渗透入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帮助作物长的更好。

雪在融化时,会吸收热量,让土壤降温,从而冻死一部分土壤的病虫害,如介壳虫、地老虎、蛴螬等,这是通过自然的方式减少病虫害,有助于降低农药使用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冬至雪淋,来年雨多

冬至是冬季的第4个节气,意味着数九天来了。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交节下了雪,根据老祖宗的经验看,预示着明年的雨水会比较多。

对于农民来说,雨水足是好事,因为不用担心干旱的问题,可以让庄稼自然的获得水分,有利于庄稼的丰收。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连续大暴雨,就会有洪涝,农民需要及时挖渠排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冬至出日,春天雨少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冬至交节有太阳,根据老祖宗的经验看,预示着来年春天的时候下雨的情况少,这是“干旱”的兆头。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干旱可不好:

第一个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限。作物的叶片、根系等发育不良,减少光合作用,从而合成的营养物质就会少。同时,还会响农作物的开花、授粉、结实等生殖过程,导致结实率低、果实小等情况。

第二影响作物的播种。春天气温回升缺水,导致蒸发过旺,水量收支入不敷出,春天正是冬小麦返青的关键期,对水的需求量大,若是不下雨,会导致土壤墒情差,农民没办法播种,延误农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冬至晴,惊蛰冷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节气是晴天,根据老祖宗的经验看,预示着惊蛰的时候会比较冷。

老话说:“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天气暖和,正是耕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天气还比较冷,返青麦苗就会受冻害,还会导致种子烂种,这是“倒春寒”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我们根据老祖宗的经验看,冬至节气可以预测往后的天气走向。如果冬至下雨,预示着三九四九的时候雪多;如果冬至下雪,来年降雨较多;如果冬至出太阳,预示来年春天降雨少,且惊蛰冷。故古人说:“最怕冬至一日晴”。

今天是冬至,我们这里下雨了,你们那里天气如何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