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她是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一句“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痛彻心扉!
中年失去丈夫,老年失去独女,李佩就像一枝玫瑰干花,坚强地把伤痛藏起来,不让人看到她的脆弱。
只是,她一直坚守在中关村的老房子里不舍得离开,家里的陈设半个世纪都没变过。
她50年不变的家,就像中关村的一座孤岛,默默替她诉说了一切……
那么,李佩和郭永怀有着怎样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李佩又是怎样一位传奇女性呢?
01
李佩,这位祖籍江苏镇江的江南美女,1917年出生于北京。
她从小就聪明好学,18岁那年同时考上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
最终,她选择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学校都停课了。
为了安全着想,李家搬到天津租界,并让李佩先放弃学业。
但一心求学的李佩给父母留下纸条,偷偷从家里跑出来,辗转到达云南昆明,进入西南联大读书。
这可把她的父亲气坏了,不肯给她寄生活费。
李佩丝毫没有退却,她靠着当家教,坚持读到了毕业。
值得一提地是,在1938年,郭永怀也来到西南联大做助教。
两人这时就见面了,不过呢,他们没什么交集。
李佩只是偶然在路上看见郭永怀——
他都是一个人低着个头从那儿走过,摇摇晃晃地走过。
1939年,郭永怀满分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轰动全校!
之后他出国深造,李佩则在国内求学、工作。
然而,缘分这种东西真的很奇妙,李佩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和郭永怀重合在一起。
1947年,李佩获得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的机会,郭永怀恰好在此担任副教授,并从事飞机突破声障的研究。
一天,李佩听说航空系有一位中国学者做报告,她怀着极大的热情跑去听。
到了现场,她惊喜地发现,台上的青年正是当年西南联大鼎鼎大名的郭永怀!
同是漂泊在外,又有着西南联大的共同过往,这次两人互相介绍后,很快便熟识了。
两人都喜欢古典音乐,都有着科学救国的共同理想,两颗心越走越近,很自然地收获了爱情。
02
1948年秋天,31岁的李佩与39岁的郭永怀,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李佩获得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硕士,并留校任教,在东方学系教中文。
同事们对这位优雅的中国女子印象深刻:
“大学里有一位超凡脱俗、极富魅力的卓越女性——李佩,她在东方学系教中文。她的英文水平正如她的中文水平,近乎完美……”
与此同时,郭永怀与好友钱学森一起攻克声障瓶颈,解决了飞机超音速飞行的问题,由此成为顶尖科学家中的一员,声名鹊起!
很多大学邀请他前去任教或做讲座,还有企业开出高薪挖他去工作。
这个时期的郭永怀和李佩有车有房,事业蒸蒸日上,生活过得舒适而富足,但他们一心想要回到祖国。
外国友人劝说郭永怀:
“你在这里什么都有了,将来孩子在这里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什么还要回到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呢?”
郭永怀回答说:
“家贫国穷,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我是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去和大家一起建设祖国!”
为了顺利回国,郭永怀不惜“焚书明志”,将自己十多年来积累的大批科研资料和讲义手稿,统统付之一炬。
李佩虽然心疼,但知道这是个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呢?
因为钱学森回国时,所带的800千克书籍和笔记本全被美国人没收了。
因此,郭永怀一边流泪,一边烧掉自己多年的心血:
“这些东西是带不走的,都装进我脑子里了。”
1956年9月,郭永怀和李佩经过无数波折后,终于得以登上回国的轮船。
在上船前,他们把汽车送给了最后一个给他们送行的人。
03
回国后,领导问郭永怀有什么要求,郭永怀只说了一句话:
“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1956年底,中国力学研究中心成立,钱学森担任所长,郭永怀担任副所长。
而李佩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教英文,夫妇俩搬进中关村13号楼204室,度过了十二载风雨共舟的岁月。
这对夫妻十分恩爱,郭永怀喜欢摄影,曾为李佩拍下了数张照片。
因为两人都喜欢音乐,便培养独生女郭芹弹钢琴。
郭芹很有天分,弹得很好。
每到晚上,郭家便会传出演奏着古典乐的钢琴声。
从上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当时这家人的生活有多么和睦温馨——
郭芹坐在钢琴前弹奏,李佩站在她身边,郭永怀坐在沙发上,两人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女儿。
这张照片,成为郭家一家三口为数不多的合影。
很快,郭永怀开始频繁出差,忙得连拍一张全家福都成了奢望。
他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几个月都不回家,而且从来不跟家人说明具体去向。
丈夫行踪不定,让李佩一度极其不安。
一次,她抱着母亲放声大哭:
“老郭找不到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个家他也不要了,这么多年过来他经常晚上晚回来,现在是人也不着家了!”
直到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郭永怀开心地邀约好友一起喝酒,李佩这才意识到了什么。
没错,正是在钱学森和郭永怀的带领下,力学所开展了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一步一步顽强地把中国原子弹实验推向成功!
原子弹试爆成功后,郭永怀的使命并没有结束,紧接着又投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中。
专注工作的郭永怀,把对家人的挂念,深深埋藏在了心里。
1968年11月,郭永怀人在青海,他想给在内蒙插 队的女儿买一双保暖的狗皮皮鞋,却不知道该买什么尺码。
于是,他给女儿写信:
“芹儿,布鞋暂没有,你是否量个脚样寄来,待有了货,一定买。”
未料,这封家书最终成了郭永怀的遗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