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退伍返乡后,看见一位老汉独自在荷塘挖藕,便主动上前帮忙。傍晚时分老汉非要让我去他家吃饭住宿,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我才明白这是老人家的一场善意安排。

我叫王成国,1969年出生,今年55岁,是一名退伍军人。1992年那个冬天的事情,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暖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是12月26日,我退伍的第四天。在家待了三天,我就赶忙去县里找工作。但找寻了一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回来时,过我们村的班车已经没有了,我只能坐到镇上,再步行回家。

路过张湾村的池塘时,我看见一位老人在水里挖藕,腰都直不起来了。我在部队待了这么些年,看不得老人吃苦,就把行李往岸边一放,打算下塘。

“大爷,您歇着,我来帮您挖。”

老人愣了一下:“这孩子,你这是刚退伍回来?”

“是啊,在北方当了五年兵,前两天才回来。”

“难怪,就说看你这身板这么结实。”老人笑呵呵地说,“不过这挖藕可不简单,你行吗?”

“放心吧大爷,我们当兵的什么苦没吃过。再说了,我小时候也帮家里挖过藕。”

老人见我这么说,也就不再推辞。他坐在岸边,一边指导我怎么找藕节,一边跟我拉家常。原来他姓张,就是张湾村的人,别人都称他张老大。

挖藕确实是个力气活,即便我在部队训练了这么多年,干了一会儿也累得够呛。张大爷见我浑身湿透,连声说:“够了够了,明天再挖也成。”

我擦了把脸上的汗:“大爷,趁着现在还有劲,多挖点。您这藕多着呢,光靠您一个人,不知要挖到啥时候。”

就这样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总算把这片荷塘的藕挖得差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大爷非要拉我去他家吃饭:“你小子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怎么着也得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我本想推辞,可是看他诚恳的样子,又不好拒绝,就跟着去了。

到了他家,我眼前一亮——堂屋里坐着个姑娘,二十出头的样子,梳着一条长辫子,正在织毛衣。

“这是我侄女张俊芳,在镇上卫生院当护士。”张大爷笑着介绍。

张俊芳听见动静,抬头看了我一眼,赶忙低下头去,耳根都红了。

我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一身泥水的样子见人多不像话。

“快去洗洗吧,我让俊芳给你找件干净衣服。”张大爷笑着说。

等我换了衣服出来,饭桌已经摆好了。张大爷张罗着我坐下,张俊芳端来了饭。

一碗萝卜炖藕,一盘咸菜,还有刚出锅的大米饭。

“成国啊,你这回准备做啥?”张大爷边吃边问。

“还没找好呢,哎,今天去县上转了一天,没看到合适的。”我有些颓然道。

“没事,春节前确实不太好找活。我帮你问问,你先说说你会些啥?在部队有没有学到什么技术啊!”

我更加窘迫了,“哎,我是在步兵部队,除了练体格之外,就是一些军事技术,开车、厨艺这些也没学过。”

张大爷捻了捻胡须,想了想说道:“要不这样,马上就要过年了,你先安心过年,等春节后你来一趟,我帮你联系联系。”

我有些疑惑,他看起来就是一个农村大爷,有这种能力帮我联系个工作?但他一片好心,我还是十分感激。

吃完饭,张大爷非要我住下,说天黑了路不好走,晚上我们爷俩再唠唠。

我也不好推辞,就在堂屋搭了床铺。

第二天一早,我就启程回家,张俊芳出去上班,我俩同路走了一段。

路上,张俊芳向我道谢,然后讲了张大爷的一些往事。

她爷爷奶奶去世得早,大伯作为老大,将下面的几个弟弟妹妹拉扯大,却耽误了自己的婚事。

弟妹都很有出息,想让张大爷进城,但他却不愿意去,只想待在农村。张俊芳因为在镇里上班,挨得近,几个长辈就吩咐她住过来,平时多照看大伯。

听完张俊芳的讲述,我对张大爷也不由得发自内心的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过后,我来看望张大爷。他兴奋地告诉我,跟自家老二说过了,帮我联系了镇里锻件厂的工作,先进去试试。

镇里的锻件厂在我们市都很有很大的名气,一般人很难进去。张大爷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

张大爷却不居功,摆摆手说,进去好好干就行了,他看好我。

就这样,我在锻件厂当学徒工,认真学技术,凭借踏实肯干的作风,半年后我顺利转了正。

因为常去帮张大爷干活,我和俊芳也越来越熟,在他的撮合下,我们最终也走到了一起。

妻子总说我们家的姻缘来得奇怪,又土又浪漫。可我觉得,这才是最难得的缘分。一个寒冷的冬天,一片荷塘,一位热心的老人,就这么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的一辈子。

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删联。

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部分细节有做艺术加工处理,请理性阅读。本文已开通全网首发维权,抄袭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