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背水攻坚的登陆战是最难打的恶仗,特别是登陆部队完全在敌火力之下抢滩,要顺利建立稳固的登陆场,就必须清除岸滩上威胁较大的火力点,抗击对方的反登陆力量,在换乘编波冲击至抢滩前自身携带的火力还没法展开时,只能依靠海、空军的火力掩护,如何为登陆部队提供持久猛烈、随叫随到的火力支持,摧毁防御方幸存的目标和机动火力,一直是解放军登陆作战难点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无可奈何的时代

台军装备有大量的M109A2/A5/A6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M110A2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以及“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能够有效控制40千米范围的近海水域及水际滩头,步兵拥有大量的“陶”式及“标枪”反坦克导弹、轻重机枪、火箭筒、轻型迫击炮在海岸滩头、丘陵地、山地、居民地、城镇中隐蔽性很高,对抢滩上陆的装甲突击力量具有很大威胁,不消灭这些威胁,登陆部队必定伤亡惨重,登陆作战火力准备重点是摧毁水际滩头和海岸防御纵深内的火炮,导弹、雷达.指挥所、通信枢纽等重要点目标,火力支援重点是摧毁由班组火器组成的排、连支撑点,登陆部队要迅速瓦解由各个支撑点与担负逆袭任务的突击力量构建起来的海岸防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几百年,岸轰火力是两栖作战不可缺少的一环,二战的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作用突出,登陆作战一般分预先火力准备、突击上岸、巩固登陆场三个阶段,预先火力准备使用大量使用舰载机轰炸和战列舰轰击,以摧毁防御方近2/3的固定火力,接着士兵再登上登陆艇航行到岸上,为了避免误伤,当登陆舰离海岸数百米时,就要停止重火力支援,这时隐藏在坚固工事中的敌人就可以迅速进入阵地,给登陆上岸的部队造成极大的伤亡,为此,美军在12艘中型步兵登陆舰加装75具四联装MK36型火箭发射架和30具6联装MK30型火箭发射架改造成火力支援舰用于对岸攻击,实战中效果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在建国初期就非常重视海上火力支援问题,1955年的一江山岛战役中就在6艘渔船上架上12门“喀秋莎”火箭炮,这些火箭炮船在战役中对北江岛109和203阵地进行了两轮齐射,首轮射击距离2500米,未能成功命中,二轮射击全部命中,之后也加装0110型护卫艇上,但护卫艇吨位小、航速高、易颠簸。易受风浪影响,因此命中率较低,后来又在55甲型炮艇和068型登陆艇上加装了带三轴稳定式炮架的63式火箭炮,风浪较小时精度相当于陆用63式火箭炮5000米偏差62.5米的70%,机动航行至少要抵近到500米才有满意的命中率,这个距离上要是中了一枚子弹都可能导致3.75千克双铅-2推进剂和1.18千克TNT炸药殉爆,最终没能量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很差,两栖登陆作战的能力还不如二战时期的美军,1996年的大规模联合作战演习是仓促举行的,两栖登陆作战的火力支援就是出动空军机群携带常规炸弹、火箭弹对滩头进行临空轰炸,随后临时征用的民用船舶万船齐发,在海军战舰的舰载火炮抵近射击下实施抢滩登陆,无奈当时海军只有十几门76式双联装130毫米舰炮和几十门79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最大射程分别是17.5千米和22.5千米,而台军装备的155毫米榴弹炮在最大射程则超过了30干米,海军也没有多少艘大型舰艇,将价值高昂的大型舰艇置于大量反舰火力打击距离无疑是不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量众多的小型炮艇舰炮最大口径不过57毫米,威力太小,陆军只能土法上马,把59-1式130加农炮、66式152加榴炮、83式122榴弹炮、81式122火箭炮摆在了民用货轮上,但船只受海浪颠簸影响会不停晃动,没有任何稳定装置的陆军火炮射击精度很差,4-8个炮兵营的火力还不如1个炮兵营,于是想出用多个船锚在射击前抛锚抓住海底,平台稳定后通过水平尺气泡向各炮位下达开火的口令,可载船体积庞大,射击时不能动弹,很容易成为敌人炮兵靶标,当时部队说:“船载地炮纯属瞎胡闹,打不准还占航道",无法满足两栖登陆作战准确命中点目标和打击浅近纵深目标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有胜于无的时代

因此解放军决定发展专用海上火力支援舰,但装备053护卫舰的79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射速不过50发1分,对岸火力支援略显吃力,海军看上了陆军装备的122毫米40管火箭炮,发射81式火箭弹射程20000米,20秒内可发射40枚火箭弹,杀伤爆破弹杀伤半径28.2米,钢珠弹可以形成6322枚破片和4096颗钢珠,杀伤半径达41.2米,火箭弹长2873毫米,可装在250~500吨的小型舰艇上,为了克服摇摆问题,又拿出了当年为107毫米艇载多管火箭炮设计的三轴稳定式炮架,本来在八十年代就研制成功,但射程不及100毫米舰炮,火箭弹的成本也高于炮弹,当时经济困难的中国海军没有,不得不改为外贸产品,但也没成功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后来122毫米火箭弹配备了新的火箭发动机,弹长、质量和战斗部不变的前提下.最大射程达30千米,后来又提高到40千米,满足了海军的射程要求,2002年,海军决定将“九江”号053H型导弹护卫舰改装为火力支援舰,“九江”号导弹护卫舰1975年下水,服役后成为当时东海舰队主力舰,舰长103.2米,宽10.8米,标准排水量1425吨,原来安装有2座双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100毫米单管舰炮,6座双联装37毫米舰炮,计划拆除反舰导弹发射装和100毫米单管舰炮,早期方案是换上4座122毫米火箭炮和2座96式12管远程火箭炮或者2座“卫士”-1式12管远程火箭炮,但是96式远程火箭炮还在研制中,“卫士”-1型火箭炮只是外贸品,考虑到支援登陆编队对射程的要求不高,因此舍弃了远程火箭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部换上五座双联25管122毫米HPJ-12型火箭发射装置,负责对敌防御地带进行大面积火力覆盖,还换上两座79A型100毫米双管舰炮,负责精确打击岸上点目标,弥补火箭炮射击精度不高的缺点,这样可在极短的时间内齐射250枚火箭弹和50发100毫米炮弹,火力之猛超乎想象,超过陆军1个81式火箭炮连,而且每座火箭炮布置了弹库和自动化快速装填系统,5个弹库其有待发弹250枚,实施新一轮火力打击的准备时间较短,为了解决海上摇摆、位移对精度的影响,火箭炮使全新设计的火控系统,通过探测目标运动参数、舰艇姿态参数和气象参数进行实时解算,实时修正射击精度,有效克服船舶摇摆和位移的影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3月,海军在北京召开火力支援舰立项综合评审会,对总体设计初步方案及战术技术指标等进行了审查,全面启动项目,但改装也不简单,船体结构、机电设备、供电系统都要进行很大的改动,需要改造舰体内部布置了模块化弹库,多个舱室也被改为火控系统的设备舱,火箭炮尾焰烧蚀区域也要进行耐高温处理,共有20多个研究所和高校等单位参与了研制,年底完成的样机在连云港试验基地进行试验时因重大设计缺陷而失败,后改由713所研制,用时两年才达到海军研制任务书的指标,射击精度超过陆用火箭炮,在演习中火力密集、弹着点精准,获得过通电表扬,但此后的10多年间,“九江”舰是中国海军唯一的火力支援舰,也是最后一艘,服役了14年后退出现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原因是“九江”舰用途单一,虽然射程达到了40千米,但还是躲不开岸舰导弹的打击范围,而且122毫米火箭弹只适合对付有生目标,无法对付坚固的掩体,而且火力和陆军一个122毫米火箭炮连相当,但使用成本远高于一个122毫米火箭炮连,日常维护保养成本也很高,与其让“九江”舰在对方的打击范围内冒险,还不如把一个122毫米火箭炮连送上滩头,在射程就达到了70千米的03式300毫米多管远程火箭炮装备后,海军也计划上舰,但300毫米火箭弹的体积和尺寸惊人,“江湖”级导弹护卫舰已不适用,海军还计划把“世昌”号国防动员舰改为火力支援舰,不过300毫米火箭弹一枚75万元人民币,射击密集度1/300,用来轰击碉堡性价比较低,最后还是没有进行类似的改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存在不足的时代

虽然“九江"号完成改造后短短10年间,中国军事科技发展迅猛到惊人,各种武器装备宛如井喷,具备从海峡这边对对岸所有军事目标予以全面打击和持续压制的远程打击武器有PHL-191型远程火箭炮、直-10武装直升机,“攻击”-1/2、“攻击”-11无人机、歼轰-7A、歼-16战斗机,虽然看起来很多支援火力,但都存在明显不足,海、空、火箭军注意力是严密监视西太平洋方向和南海方向,一但美军介入就全力迎战,能够用于岸轰的火力将非常有限,承担火力准备任务的是东风-11A、东风-15B等近程弹道导弹,PHL-191型远程火箭炮、攻击一2/11无人机、歼轰一7A歼击轰炸机、苏一30MKK多用途战斗机,主要用于打击岛内机场、港口、指挥中心、后勤基地、导弹阵地,并不适合清除登陆场滩头、浅近纵深周围大量的战术性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型战斗机从加油、加气、挂弹、飞行到发起攻击最小要10分钟,不能对机动性很强的时敏目标,只有少数巡逻待机的战机才能够及时提供有限的火力支援,“攻击”-2察打一体无人机可长时间在海峡上空待机,但面对台军“毒刺".“西北风”等便携式防空导弹生存能力堪忧。“攻击”-11隐身无人机载弹量又少,海军舰炮火力同样难当大任,为登陆编队护航的应该是053H3、054A、056、052型和051B等老旧驱护舰,053H3型护卫舰,的H/PJ-33型双管100毫米舰炮,,最大射程22.5千米,射速50-60发/分,054A和056型护卫舰的PJ26型单管76毫米舰炮,最大射速120发/分,最大射程15.5千米,052B/C和051C驱逐舰的H/PJ-87型单管100毫米舰炮最大射程17.5千米,最大射速90发/分,射程均不适合支援登陆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2D/DL、055驱逐舰上的130毫米舰炮,最大射速40发/分,相比持续射速不过2-3发/分的陆上火炮,火力相当于1个陆上炮兵营,发射火箭增程滑翔制导炮弹最大射程突破100千米,很适合支援登陆作战,但052D/DL、055驱逐舰主要用于航母护航,不可能参与登陆作战,只有4艘“现代”级驱逐舰比较适合参与支援登陆作战,“现代”级在苏联就是以“登陆火力支援舰"的名义立项的,为此硬加了2座重达94吨的AK130舰炮,弹药舱有3个弹鼓,每个弹鼓装弹60发,总共是180发,射速高达70发/分,可以提供持续的猛烈火力支持,不过“杭州”舰改进后撤除了舰艉舰炮,总的来说4艘“现代”级最多只能承担2个登陆群火力支援任务,还是太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L-191型300/370远程火箭炮可隔海直接支援各个登陆群作战,300千米的射程,能够覆盖到台湾东部地区,是登陆作战最理想的伴随支援火力,但一枚几百万元,用于炸滩头机枪碉堡显然是大材小用,解放军军还没有豪富到如此程度,最理想的“随叫随到”火力是武装直升机,不过直一10武装直升机飞越海峡需要较长时间,受航程限制,只能在西部提供有限的火力支援,075两栖攻击舰只能携载10架,071船坞登陆舰只能携载1-2架,数量有限,只能提供有限的火力支援,而且武装直升机只能攻击一线滩头目标,很难越过滩头攻击纵深目标,一但越过滩头就要面对台湾从美国进口了42架AH-1W“超级眼晴蛇”攻击直升机和30架AH-64E“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还有大量“毒刺”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解决问题的时代

困扰解放军多年的登陆作战伴随火力问题还是需要新一代武器才能解决,如起飞重量只有500千克的CR-500“金雕”共轴双旋翼无人攻击直升机,其价格相对于武装直升机而言绝对是“白菜价”,一次可挂载8枚“红箭一12E”反坦克导弹飞行150千米,火力相当半架直一10武装直升机,非常适合在各型征集的民用运输船上起降,1艘3000吨级的民用运输船能够轻松携载20架,一次可部署几十至上百架,一次突击可精确摧毁几百个岸滩工事和装甲机动目标,被击落也没有人员伤亡,还有一种“河豚”A3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可携带8枚单价几百元的迫击炮弹进行精准凌空投掷,该机价格非常便宜,作战成本非常低廉,完全适合对付大批量单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CM-501GA“多用途战术精确打击系统”,可发射射程40千米的CM-501GA导弹,命中精度低于1米,命中率超过90%,战斗部重40千克,能够有效打击坚固目标,CM-501X巡飞弹巡飞时间超过30分钟,不依赖其它侦察系统就可以毫无遗漏地控制70千米范围内的海岸防御阵地,多枚巡飞弹像蜂群一样巡弋,实时进行情报处理,形成目标清单,进行目标排序,任务规划和火力分配,然后对着目标一头扎下去,关键是该系统平时安装在卡车上,战时吊上有一定甲板面积的民用运输船固定就可用,单车一次发射16枚,1个连一次可发射128枚,一次齐射可以轻松灭掉1个装甲营,两次齐射可以打残1个装甲旅,快速反应能力是火箭弹及战斗机无法相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结语

登陆作战在过去是最难打的恶仗,几乎每战都会伴有大量伤亡和装备损失,现在有了大量无人装备,可大量减少伤亡,但仍然需要登陆部队抢滩建立稳固的登陆场,掩护后续梯队顺利登陆和发展进攻,反反登陆火力还是要加强才行,有了毁灭性的火力,登陆部队抢滩时就像是去打扫战场,不再重现二战血腥的登陆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