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025年考研落下帷幕,今年的考研,全国报考人数388万,比去年的438万人下降50万。12月21日,大概有60万人弃考,12月22日,据多地考生反馈,政治和英语考完后,第二天考场又有部分人被成功劝退。
这是各地考生的反馈:
今年的考题,据专家老师和考研学生反馈,政治试题突然难度暴增,是10年难度最大的;英语出现了图表作文,还有难度增加的阅读题,让很多学生喊难,英语题难,也冲上热搜;22日的数学和往年相比,难度也在加大。
当年18岁经历高考的这些学生,那个时候,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很多人都是跑出考场;如今23岁,在冬至到来的日子,迎来重要的考研,他们走出考场的步伐明显几分沉重,高考时候的那份激情与张扬,在寒冷的冬日,几乎荡然无存!
4年时间,他们先经历了高考的选拔,还要参加这场无限接近高考的考研,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最少大学近2年时间,是高三生活的延续。
据说,考研这两天,各地的大学图书馆人大都变少了,无数空荡荡的图书馆,凝聚这届考研学子的心血。
可是,到了考场发现,今年的考研真题,比自己做过的10年考研真题还要难的时候,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态呢?
也许只能强烈吐槽,或者爆一下粗口发泄一下:
但是,近年来,“考研高考化”,确实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教育部命制的高考语数外试题,这几年都是大幅提高难度,说是大幅度,一点没有夸张;而考研,教育部命制的政治、英语和数学,也是明显的增加难度,意图很明显,增加难度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或者提高难度,劝退一些期望考研找到工作或者考公的人!
所以,这届考研的学生有发言权,他们参加过高考和考研,能吐槽“考研高考化”,也是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高考时候,就熬夜刷题内卷,考研也是用了当年高三拼命花时间刷题的劲头,但面对的也是难度增加的试题。
“大学高中化”“考研高考化”,我们的大学和教育变成这样的模样,到底合适吗?
高中坐在教室里疯狂刷题为了高考,大学最后两年,又变回了当年的高三学生,为了考研在教室或者图书馆刷题,这样的大学教育,学生到底能学到什么呢?
有人说,当下学历贬值了,工作岗位少了,才引起内卷;难道高校不反思,很多高校,把大学办成了高中,把研究生当成了高考生,学历贬值,毕业生多只是一个因素,一些高校培养质量下降,难道不是原因吗?
前一段时间,一个没有考上高中的技校生,因为全国劳动技能大赛获3等奖,被7个单位抢着要。当下是工作岗位少了,但是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质量下滑,也是大学生就业不好的因素。
大学高中化,考研高考化:只能让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像工厂,大学生就好像车间流水线制造的产品一样,同质化严重。
这一次,考研试题难度增大,为了更好选拔人次,但是也会掀起更大的内卷。下一届考研的学生也许提前半年收起张扬的翅膀,早早去图书馆占座位刷题,提前过起和高三一样的学习生活,再去参加难度增大的考研。
青春的价值,一定要通过考上研究生来彰显吗?考研试题难度增大,会劝退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人,但是也引起考研意愿强烈的人更疯狂的内卷。
不考研,工作难找;考研,要拼命学习,考上后未来还未知,这几年的大学生真的很难。期望每一位考生正确定位自己,做出无悔青春的抉择!
“大学高中化”“考研高考化”,大家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