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2年,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智力的较量,更是一次社会地位的跳跃。

周玉兰未婚夫在考上大学后,做出了一个改变两人命运的决定——退亲。

多年后,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北大学子却意外地成为了下岗人员,面临着生活的窘迫和职业的迷茫。而他当年的决定,终让他后悔一生。

01

01

周玉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从小就以勤劳善良著称,不仅照顾年迈的父母,还帮助邻里乡亲。村里人都说,周家有个好闺女,将来谁娶了她,准能过上好日子。

1981年夏天,一位名叫孙光明的知青来到了村里。孙光明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斯斯文文的,一看就是个读书人。他来村里支教,负责教授初中的语文和数学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玉兰和孙光明的相遇,犹如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那天,周玉兰正在村口的小溪边洗衣服,孙光明路过时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跤,眼镜掉进了溪水里。

"哎呀!"孙光明惊呼一声,蹲在溪边手足无措。

周玉兰见状,立即放下手中的衣服,跑过去帮忙。她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踩进了溪水里。

"别着急,我来帮你找。"周玉兰安慰道,一边仔细搜寻着水中的眼镜。

几分钟后,周玉兰终于找到了眼镜,递给孙光明时,她的手被溪水泡得有些发白。

孙光明感激地说:"谢谢你,真是太感谢了。没有眼镜,我就像个睁眼瞎。"

周玉兰笑着摆摆手,"别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你是新来的老师吧?我叫周玉兰,欢迎你来我们村。"

就这样,两人认识了。从那以后,孙光明常常借着各种理由来找周玉兰聊天。两人渐渐熟络起来,不知不觉间,爱情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周玉兰对孙光明的感情日益深厚。她常常给孙光明送去自己亲手做的点心,有时还帮他洗衣服、打扫宿舍。村里人都看在眼里,纷纷说周玉兰找到了好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光明也似乎对周玉兰动了真情。他经常在月光下和周玉兰散步,给她讲述外面世界的趣事。有一次,他还偷偷送了周玉兰一枚戒指,说是定情信物。

"玉兰,等我以后有出息了,一定会娶你。"孙光明曾经这样郑重其事地承诺。

周玉兰听了,心里甜滋滋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红晕。她坚信,只要两个人彼此相爱,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02

02

1982年春天,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在农村支教的知青参加高考。孙光明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他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实现自己的求学梦。

周玉兰全力支持孙光明的决定。她不仅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让孙光明有更多时间复习,还想方设法筹钱,给孙光明买复习资料和营养品。

"光明,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北大。"周玉兰总是这样鼓励孙光明。

孙光明感动地说:"玉兰,等我考上大学,就娶你过门。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北京生活。"

在周玉兰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孙光明真的考上了北京大学。全村人都为他高兴,纷纷说周玉兰找了个好对象,以后有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好景不长。孙光明考上北大后,态度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开始对周玉兰爱答不理,甚至提出要分手。

"玉兰,我们还是分手吧。"一天晚上,孙光明突然对周玉兰说。

周玉兰如遭雷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光明,你说什么?为什么要分手?"

孙光明冷冷地说:"我们不合适。我即将去北京上大学,以后会有更好的发展。你只是个农村姑娘,跟不上我的步伐。"

03

03

周玉兰泪如雨下,"光明,你怎么能这样说?我们不是说好了要一起奋斗吗?"

孙光明无情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有了新的人生规划,你已经不在其中了。"

周玉兰不愿相信这是事实,她苦苦哀求道:"光明,给我个机会,我可以跟你一起去北京,我可以努力改变自己...不要离开我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光明打断了她的话,"不必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你永远也追不上我。还是趁早分手吧,对你我都好。"

说完,孙光明转身离去,留下周玉兰一人在风中凄然泪下。

村里人都为周玉兰感到不平。他们说孙光明忘恩负义,是个白眼狼。但周玉兰却始终相信,孙光明只是一时糊涂,等他冷静下来就会回心转意。

抱着这样的希望,周玉兰鼓起勇气,独自一人来到了北京。她想找到孙光明,当面问个明白。

周玉兰来到北京大学,却吃了闭门羹。校方告诉她,孙光明已经休学了。原来,孙光明因为欺骗感情、背信弃义的行为被举报,学校对此进行了调查,最终做出了处分决定。

周玉兰失魂落魄地在北京街头游荡,不知该何去何从。就在这时,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