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怪现象:儿女在国外等于没生;儿女留在大城市等于生半个
一问一世界
常言养儿防老,可如今咋变了味?有的娃远飞国外或大城市,好似断了线的风筝。父母盼着娃有出息,结果自己落个孤单。“娃有大成就,咱也能享福”,这想法靠谱不?难道老人只能在回忆里盼娃归?真就没更好的辙啦?
在当今社会,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变化。很多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培养得极为优秀,送他们去大城市甚至国外闯荡。这就好比种下一颗种子,满心期待它长成参天大树能遮风挡雨,结果树太高太远,自己却晒不到阳光了。就像邻居张叔家,儿子在美国工作,一年到头也见不着面。张叔生病住院,身边只有老伴忙前忙后,儿子只能打个电话问候。这和养个“电子宠物”有啥区别?只能看不能用。
咱老祖宗说“父母在,不远游”,可现在时代不同了,不能硬把孩子拴在身边。但这也不意味着可以把父母扔在脑后。有个朋友小李,在大城市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可老家的父母身体越来越差,每次打电话父母都说挺好,可等他回家才发现,父母是怕他担心,啥苦都自己扛着。这就像那句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子女以为给点钱就尽孝了,其实父母要的是陪伴,是实实在在的关怀。
再看看那些留在身边的孩子,可能没那么风光的事业,但他们能在父母生病时端茶倒水,陪着唠嗑解闷。这就是最实在的幸福。就像那句名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父母来说,这比啥都珍贵。子女们应该明白,自己的成功不能建立在父母的孤独之上。
从社会层面来说,这也反映出一种价值观的失衡。大家都在追逐功名利禄,却忘了身后默默付出的父母。这就像一辆马车,只知道往前冲,却把车上最重要的东西颠掉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放慢脚步,回头看看父母那期盼的眼神?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子女追逐远方时,父母的寂寞角落谁来填补?难道非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后悔?对此你怎么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