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经济蓝皮书: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建议,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把扩大内需的重点转到消费上来。

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4.9%左右,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任务

蓝皮书认为,2024年,我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经济运行中呈现诸多结构性亮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预计全年经济增长4.9%左右,CPI涨幅0.5%左右,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任务。

蓝皮书指出,2024年,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经历广泛深刻的变革。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韧性和优势凸显,202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5.8%,基本保持甚至超过了疫情前增速。较为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持续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突出亮点。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质生产力加速积聚。

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如半导体制造正在打破国外垄断,我国已全面掌握了功率半导体高能氢离子注入核心技术和工艺。另一方面,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壮大。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的重要增长引擎,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此外,数智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工业大类全覆盖,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绿色低碳产业带动了整体产业结构更趋绿色化。

建议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

蓝皮书分析,展望2025年,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化,新一轮“特朗普冲击”来袭,大国博弈加剧,乌克兰危机走势可能出现新的变数,中东局势延宕升级,世界经济总体稳定但增长动能不足,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企稳有助于带动消费和投资增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蓝皮书建议,2025年宏观调控要创新思路、转变方式、调整方向,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实施“三积极”的宏观政策,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积极的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积极的社会政策要更有温度,增强获得感。

具体来说,调控思路从“供给侧为主”向“供需双侧并重”转变。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为此,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基础上,还应更大力度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一定时期内将政策重心放到需求侧,供需双侧并重,提振国内经济大循环。

同时,把扩大内需的重点转到消费上来。消费不足是当前内需不足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多年的大建设、大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空间相比前一阶段已经收窄;而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增长仍然有较大潜力。因而,宏观调控的主要抓手也应重点转向消费,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来扩内需、稳增长。

扩大投资要把“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联系起来。社会再生产既包括物的再生产,也包括人的再生产。当前,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已具备很强的工业生产能力,但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企,导致年轻人生育意愿偏低,人口生育率和每年新出生人口数量下降较快。为此,亟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出台补贴支持政策,降低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对养老院、医院等社会投资有较大需求。

此外,建议更多通过深化改革的办法来激发经济活力,释放发展动力。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助于熨平经济波动、为改革争取时间,但政策替代不了改革,只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建议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蓝皮书指出,面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期,建立健全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发展新模式构建全过程,为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内在支持,增强市场长期信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推进住房供给结构、运营方式、监管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蓝皮书建议,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实现租售并举、加强保障房建设。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包括推进土地出让制度、商品房公摊制度、预售制度等改革,引导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和保护购房者权益。强化对新增和存量住房的安全监管,特别要注意监督房企按标准、守底线安全交付。同时对于数量庞大的存量房,要研究建立房屋维护修缮、房屋退出等制度,提升居住品质,形成住房安全的长效机制。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