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到底要“驱逐”谁?你可能会说,当然是驱逐敌人军舰了。这个说法没错,但不严谨。驱逐舰刚出现时,它的英文名称直译过来是“雷击舰驱逐者”。从字面意思可知,它的作战目标是“雷击舰”。驱逐舰正是英国为了对付法国雷击舰而专门开发,诞生于1894年。

那么,雷击舰又是什么?顾名思义,雷击,就是使用鱼雷攻击。

1866年,一种革命性的武器——鱼雷开发成功,很快就在英国催生出了“雷击舰”。不得不说,英国海军的强大除了船坚炮利,还体现在对海军战术和装备的创新上。从鱼雷、雷击舰,到后来的航母斜角甲板和菲涅尔透镜,都是英国人发明的。

回到正题。雷击舰体型较小,但航速可不慢,基本能和当时的巡洋舰持平。如果战术使用得当,能对战列舰构成直接威胁。晚清时中国也曾购买过雷击舰,当时翻译成“鱼雷艇”,和后来的鱼雷快艇名字一样,但其实这是两种军舰,很多海军学者认为前者翻译成“雷击舰”更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击舰属于“墙内开花墙外红”,英国人没拿它当回事,但却在法国备受关注,因为法国人在它身上看到了希望。

19世纪后期的法国海军早已无力和英国对抗,长期处在被英国封锁的威胁之下。雷击舰队+自航式鱼雷这对组合出现后,法国人认为这是海军技术的一场革命:小小的雷击舰就能打沉海上巨无霸战列舰,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种“非对称”手段对以法国为代表的、海军相对弱小的国家吸引力很大。

当时法国还出现了一个名为“少壮学派”的海军理论,他们认为应该放弃战列舰,转而建造小型、快速且廉价的雷击舰和巡洋舰雷击舰可用于沿海防御,而巡洋舰则在公海上袭击英国运输线,削弱英国的海上霸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少壮学派”的影响下,法国人开始“暴兵”。

法国人把资金都投给了雷击舰,造了差不多一百艘。这些雷击舰的航速和大型军舰差不多,但目标很小,在海上不易发现很适合打伏击。法国人想让庞大的雷击舰队像狼群撕扯狮子一样围攻英国主力舰。

成群结队出现的法国雷击舰确实让英国人有点头疼,这让他们封锁法国港口的风险系数直线上升,而“封锁敌国港口”这招,是英国人用了上百年屡试不爽的战术,如今眼瞧着祖传秘方就要失灵,逼着他们不得不想点办法。

英国人的对策是,先是给主力舰装很多小口径速射炮和机枪,来对付灵活的雷击舰;接着又于1894年设计出了专门绞杀雷击舰的新舰种,它的体型比雷击舰更大,航速更快,不但有火炮还具备发射鱼雷的能力。这其实就是放大版的雷击舰英国人给这种军舰起了个名字:torpedo boat destroyer,后来简化为“destroyer”,日本人翻译成“驱逐舰”,这个汉字名称被沿用至今。说句题外话,我觉得英文直译成类似电影名字的“雷击舰终结者”,可能会更酷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哈沃克号,航速达到了26节,有四门火炮,分别是76毫米和47毫米口径,火力全面压制雷击舰,可以完美执行猎杀雷击舰的任务。

1898年,英法两国海军在苏丹对峙(法绍达事件),这次冲突是对“少壮学派”理论的一次考验。遗憾的是,法国人的理论很快被证明是失败的。

随着武力对峙局势的升级,法国人发现,以雷击舰和巡洋舰为主的法国海军根本无力和英国皇家海军对抗。数量虽多但作战能力孱弱的中小型军舰,在面对海上巨无霸战列舰时,根本无法做出任何有价值的贡献。最终,英国以武力为后盾取得了这次冲突的外交胜利。德国皇帝后来这样评价:“可怜的法国,在不敢开炮的情况下遭到了一次羞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人的教训清楚地表明,以鱼雷和潜艇为代表的海军技术革命,还不足以取代昂贵的战列舰,只是对后者的一种有益补充。但由此催生出的放大版雷击舰——驱逐舰,却很受各国海军欢迎。它执行任务灵活,速度快火力强,是个海上多面手。随着装备数量的增多,驱逐舰的体型也开始逐渐增大,动辄就1000吨以上,1908年英国甚至还建造了2000吨的“指挥型驱逐舰”,驱逐舰就这样取代了雷击舰。

一战结束时,驱逐舰已经成为给战列舰、巡洋舰提供支援的主要战斗舰。二战时,装有雷达的驱逐舰更是成为反潜战的主力,地位日渐巩固。战后,随着大舰巨炮时代的终结,战列舰和巡洋舰淡出,航母+驱逐舰+核潜艇的组合统治了大洋。反舰导弹出现后,装备导弹和直升机的驱逐舰更是成为各国舰队的绝对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驱逐舰发展到70、80年代,出现了以美、苏为代表的大型化趋势,从4000吨到6000吨,再到8000吨,驱逐舰也依旧沿着“主力舰吨位要足够大”的海战规律在发展。如今万吨级的作战舰艇,尽管排水量已经不逊于当年的巡洋舰,但依然被称为“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