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蒋介石集中四十五万大军围攻我中原革命根据地,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此时国民党在各方面样样占优,因此老蒋决定一口气消灭苏区和中原解放区,歼灭我军绝大部分主力,那么对付剩下的解放军也就容易多了。此次老蒋派出了薛岳,胡琏等抗日名将,指挥整编十一师,整编七十四师等精锐进犯淮阴等地,进而占领整个苏北地区,切断华中野战军北撤之路,打击山东野战军。陈毅决心粉碎敌军阴谋,于是主动率军南下以寡对抗十几万国军精锐,然而由于情报工作的失误,山东野战军行动一再缓慢,到最后失去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最终山野与华中暂时被分割在南北两个战场,陈毅率部节节阻击,以游击战击退国军。
蒋介石深知华中地区对全局战争的重要性,于是再次集结二十万兵力向鲁南,苏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其中包括淮阴和淮安,它们不仅是华中边区军政机关驻地,更是连接皖北,苏北军区的交通枢纽。陈毅根据中央指示,迅速作出战略部署。然而此时的形势并不乐观,粟裕正带着华中野作战,无法北上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援,而山野目前也处于被分割的状态,一部分主力被国军压缩在鲁中,目前陈毅手上只有五万人马,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国民党的两大主力,整编七十四师和钢七军。陈毅并没有被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吓倒,在充分了解敌我形势后,他计划在淮北地区阻消灭两到三个师的国军。
七月十九日,主席指出了山野作战计划的问题所在,着重强调在徐州附近作战的重要性,若能成功歼灭此地的国军,就能扭转不利局势,也能策应华中野战军的行动。此时山野上下战斗意志十分激动,然而天公不作美,途中遭遇暴雨,使道路泥泞不堪,行军速度受到严重影响,多浪费了两天才抵达淮北地区。同时我军截获敌情,薛岳正指挥大军从徐州出发,计划兵分三路进攻淮北。由于敌军内部的阶级矛盾,被陈毅发现整编六十九师第九十二旅落单。他当机立断,调动两万多人马围攻九十二旅。虽然敌人只是个旅队,但战斗力格外强悍。由于不熟悉淮北环境,加上轻敌思想,九十二旅还没来得及构筑防御工事就遭到了山野主力的猛攻,丢失战场主动权后,九十二旅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胜利增强了山野和其它解放军部队的士气,首战失利的国军并没有气馁,薛岳充分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得知山野动向后,迅速调整了策略。打了胜仗的山野很是激动,但因通讯设备出了问题,他们并没有及时发现,薛岳的右路军172师两个团已经攻克泗县外围,等山野通讯恢复正常时,泗县已经全部沦陷。在得知薛岳只留下两个团驻守泗县后,陈毅立马做出了攻打该地的决策。此时的陈毅已经被先前的胜利麻痹了双眼,而忽略了天气,地理因素对战局可能产生的影响。尽管主席和中央军委再三提醒,但陈毅还是决定当即发动总攻。而这个决定,也最终造成了泗县战斗的失利,也为接下来的两淮保卫战的惨败埋下了伏笔。在发动总攻的当晚,泗县再次下起了大雨,辎重车辆被搁置在泥坑里无法动弹,且攻城部队的弹药也都受了潮,使得火力大大减退。
更要命的是,守军不是国民党普通军队,而是小诸葛白崇禧手中的钢七军部分精锐。种种因素让山野在进攻途中反遭重击,主力第八师深陷包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陈毅不得不下令全线撤退。据统计此战第八师折损了一千多人,士气骤然下降,国军气焰更是嚣张。薛岳趁山野虚弱之际,指挥二十多万大军一路横扫两淮地区多个据点,虽然粟裕在苏中连战连捷,但华中整体局势依然十分紧张。当时中央采取的是兵分多路阻击,加上各军指挥系统不明确,虽说互相打配合,但实际上大多都是各自为战,于是各部中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而薛岳就是抓住了我军这一破绽,调动大量机械部队从中穿插,于是山野就被强行分成了两支作战队伍,自然也就打不出猛烈的火力。国军乘胜只用了十几天就打到了运河以东。
月底胡琏左翼六十九师占领宿迁,担任主攻的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却突然调转方向,佯攻泗阳,而实际上目标却是两淮,但陈毅当时并没有看出来。九月七日,陈毅计划将让主力前往沭阳,伺机歼灭徐州之敌。粟裕得到消息后,当即指出两淮的重要性,认为陈毅此时调转主力并不妥当,一旦离开,敌人就会迅速占领两淮,华中局势将会深陷绝境。但陈毅并没有把粟裕的建议放在心上,当即调遣主力北上阻击整编七十四师。薛岳得到消息后不禁大喜,他当机立断,让埋伏在泗阳周围的七十四师主力提前发动总攻,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再次拿下我军一座城池。随后张灵甫带着剩余部队立即掉头进攻淮安,随着前线据点的沦陷,陈毅这才恍然大悟,中了薛岳声东击西的计谋。
陈毅根据情报,迅速集中五万人民一路向王营大桥疾驰,因二纵善于穿插,陈毅又单独命他们作为先锋拦截敌人。二纵不眠不休奔跑了一整夜,等次日抵达却发现,大桥已经被国军摧毁。看着敌人逐步占领一座座城池。连吃败仗的山野几乎士气全无,陈毅等高层领导内心更是痛苦万分。华中分局对陈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有人更是直接把告状信发到了主席那边。对方直言陈毅根本就不会打仗,并且暗示中央军委换一个能领兵打仗的将领。这份密电引起了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思。两淮地区形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泗县失利开始,薛岳大军乘胜步步追击,淮阴,淮安正一步步落入敌军之手。
但临阵换帅也绝非易事,此举更会打击山野的士气。毛主席为此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深入分析后,众人都认为应该派遣更熟悉华中战场的指挥官挽救局面。在这个问题上诸位领导却再次犯了难,军中有资历有能力的指挥官目前都在各个战场激战,只有苏中打了胜仗的粟裕正在休整。但对于任命粟裕作为华中总指挥,有半数人反对,半数人同意。就在众人争执不下之时,毛主席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让粟裕担任两淮战场的总指挥,陈毅全力配合,两军联手打一个漂亮翻身仗。粟裕当即命王必成六纵北上,但他们与淮阴相距五百多里路,加上连日大雨,严重迟滞了行军速度。粟裕决定独自带着警卫排赶往淮阴。
九月中旬粟裕抵达淮阴前线,了解局势后,他当即提出集中兵力优势逐一击破的战略方针。十七日,皮定均旅顽强击退七十四师四次冲锋,为了突破这一据点,张灵甫甚至调动了二十五架战机和三十多门重炮。可依旧无法上前一步,与此同时,华野九纵和山野第八师秘密突破淮阴南门,不久后与国军展开激战。由于敌军增援速度极快,粟裕担心我军腹背受敌,便主动撤出战场。经此一战,主席决定将山野,华中野战军合并,充分发挥各部善打硬仗的作风。华野战军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成立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