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渤海湾,一片看似普通的训练场,因为一台“巨型风扇”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这台风扇并不是用来降温解暑的,它为了解放军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制造“风暴”。
在航母上的风,可不是微风拂面的那种惬意,它是一种要命的考验。航母上的甲板风是由航母航行产生的风速加上海上自然风形成的复杂气流,直接决定了舰载机能否顺利起降。
迎面风是舰载机的“好朋友”。当舰载机迎风起飞时,风速让飞机的升力大大增强,还能减少机体下沉的风险,飞行员操控起来也更顺手。尤其是在高速起飞时,迎风能为飞机创造出更稳定的条件。
逆风主要出现在降落阶段,是回收舰载机的重要保障。通常情况下,航母会通过逆风航行为飞机提供25节的回收逆风。这样的风速有助于减小舰载机降落时对拦阻装置的冲击力,还能提升飞机的稳定性,让降落更加精准。
此外,还有侧风。它不是个好东西,会让飞机偏离航线,甚至在着舰瞬间发生漂移。如果侧风过强,还可能使尾流卷起,增大复飞的概率,直接威胁飞行安全。
所以,航母甲板上的风瞬息万变,这就要求飞行员在起降时要随时调整飞行姿态,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事故。
辽宁兴城舰载机训练基地的这台大型涵道风扇,就是专门为制造“甲板风”制造的。别看它只是一台风扇,实际上它代表了最前沿的训练技术。
涵道风扇可以模拟多种风况,无论是迎面风、逆风,还是复杂的侧风,都能精准制造。训练时,飞行员驾驶舰载机迎着风扇制造的气流起飞或降落,就像真的在航母上操作一样。通过这种风中锤炼,飞行员能够逐步掌握各种复杂风况下的飞行技巧。
涵道风扇不仅风速强劲,还能调整风的方向和力度,甚至能够模拟航母甲板上的紊流环境。比如,当模拟舰岛附近的侧风时,风扇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切换风向,让飞行员感受到瞬间的气流变化。这种精准控制,能够大幅提升训练的真实性。
虽然涵道风扇的运行需要大量电力,每小时的耗电量相当于一座小型工厂。不过,为了培养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这笔钱花得值!
原因很简单,航母训练资源稀缺,风险高昂,陆地训练是一个高效的预科班。
在真正的航母上,舰载机的起降是高风险操作,一次失败可能导致机毁人亡。而陆地训练基地可以为飞行员提供更安全的环境,让他们逐步适应航母的操作难度。
此外,在航母上进行一次舰载机起降,需要耗费巨大的燃料和维护成本。在陆地训练,成本相对更低,可以大幅提升训练的频次。
舰机适配性是航母作战能力的核心之一。兴城基地通过滑跃甲板、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三种模式的测试,可以全面评估舰载机与母舰的匹配性能,为新型舰载机的研发和航母作战能力的提升提供关键数据。
涵道风扇背后,隐藏的是中国航母事业的雄心。从辽宁舰的改装到山东舰的入列,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短短十几年,中国海军完成了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蜕变。兴城基地的建设,正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未来,涵道风扇,也将继续在飞行员的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