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高语阳
12月26日至28日,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并正式揭牌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这次教育部、江苏省的合作,致力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
会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讲了3个发生在江苏的“创新故事”,并将此次科技供给与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比喻为“喜结良缘”。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
只有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才能更快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高校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来源,必须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2015年以来,我国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发布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法律、政策保障。
教育部2022年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持续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稳步提升。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达205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当年到账金额达1352.7亿元,总合同项数达64万项。
今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校与企业的科技供给与创新需求要精准对接,也是这次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的初衷。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合纵连横”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网络体系。“希望本届交易会努力办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金字招牌、金色平台、金光大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更大智慧和效能。”
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江苏省省长许昆林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揭牌。
此前,9月14日,信长星、许昆林前往北京,与怀进鹏一同出席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启动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以南京市、苏州市为主要承载区,构建以区域中心为牵引、以全国优势高校为支撑的“中心+节点”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这一部省合作重在解决“不能转”“不好转”“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五大问题,探索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
省委书记讲了3个故事
为什么是江苏?
这次部省合作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个领域,分别设立了4个分中心,并在大会上授牌成立。这不仅是江苏的优势产业,也代表着国家的产业科技竞争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并明确要求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江苏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较强的配套能力、承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众多的高校及大院大所、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形成创新集聚效应,是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丰沃土壤。
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在江苏、服务全国。信长星在会上说,将全力支持区域中心建设发展,更好服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要。
政知君注意到,信长星讲了3个发生在江苏的“创新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的故事。五年前,北京大学程和平院士团队携带双光子显微镜、单抗创新药等“压箱底”的创新成果,半年内跑了十来个城市,最终选择在南京江北新区创业落地。目前这些成果都实现了良好转化,而且还成立了“江苏省类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信长星曾经调研过的一家企业。2006年,清华大学有一项OLED科研成果在苏州昆山转化。现在,企业出货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成为全球领先的新型显示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型供应商。
第三个故事,今年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宣传片主线都是脑机接口“黑科技”,分别取材于江苏常州和江苏镇江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的创始人本科阶段都是在清华,而且是同一宿舍,多年后他们带着各自的成果在江苏转化。目前,两家企业都已经创办成脑机接口细分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代表性企业。
信长星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也一定会越来越多,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资料 | 江苏新闻 新华日报 教育部网站 新华社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