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有4个发达国家,如果按照人均GDP从高到低排名,依次是: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韩国,其中日本是亚洲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发达国家。
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没有永远的霸主,也没有永远的王者,作为亚洲第一发达国家,日本正在走向大崩溃。
12月23日,本田与日产在东京宣布正式开启合并谈判,这两家日本车企合并后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合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变天”,更好与中国车企、特斯拉展开竞争。
然而,本田与日产的合并并不是日本汽车产业重回巅峰的转折点,而是走向大崩溃的开始。
从日本过去的产业“规律”来看,每一次合并换来的都是产业崩溃,而不是焕发新生,日本的家电、手机、半导体等业务曾经一度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后来每一次合并都造成了相关产业的溃败,所以日本的企业合并往往是该行业溃败的开始。
14年前,日本富士通与东芝合并了手机业务,要知道在传统功能机时代,日本品牌一度占据全球一半市场,原本是为了重振日本手机业的辉煌,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导致日本手机品牌销声匿迹,如今在全球市场中还能看到日本手机品牌的存在吗?
现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PPP、vivo等各大手机厂商争奇斗艳,早已看不到日本品牌的影子。
12年前,日本索尼、东芝和日立三大巨头合并了显示面板业务,曾经日本显示面板占全球90%以上的市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是如今在全球面板市场的份额已经不足3%。
现在全球显示面板市场,三星、京东方等中韩企业垄断市场,日本相关企业已经看不见了。
5年前,日本前两大造船企业宣布合并,原本中日韩三国垄断了全球造船市场,日本的份额较高,但是自从日本两大船厂合并后,日本几乎接不到什么订单,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如今,全球造船市场的订单几乎由中国和韩国承接,尤其是近两年开始,中国造船企业订单接到手软,整体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0%以上,就连技术难度最高的LNG船订单,中国也开始大量接单,反超韩国。
今年4月,中国船舶集团拿下卡塔尔18艘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订单,金额超400亿元,创下全球最大造船订单纪录,这是中国造船业垄断全球的开始,也将是日韩造船企业灾难的开始。
从手机、显示面板、造船等行业的合并来看,日本的每一次企业合并都处于行业巨大变革的关键时期,而合并的目的往往是被动应对,而不是主动出击,结果注定要失败。
日本汽车产业也是如此,在2023年日本汽车产业尚且滋润,日本七大车企的销量上涨6%,利润也创下新高,但是2024年开始一切都变了,日本车企利润和销量开始暴跌。
在2024财年上半年,日产净利润暴跌94%,本田大跌近20%,三菱暴跌43%,就连丰田的净利润也大跌55%,直接腰斩,难怪这个时候日本两大车企要急着合并。
日本汽车巨头业绩暴跌,主要是中国市场业绩下滑严重,由于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对日本汽车的销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国产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提升到70%,而且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表现也非常迅猛,在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市场攻城略地。
日本不仅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节节败退,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也一降再降,其中最强的劲敌仍然是中国车企,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
在过去的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今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出口584万辆,全年汽车出口将突破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35%。
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对日本汽车销量造成冲击,也对德国的豪华汽车品牌造成很大影响,如今宝马、奔驰、奥迪,以及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销量难掩颓势,德国那边正在大规模裁员。
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直接影响到日本的消费和经济水平,随着日本传统产业的一次次溃败,日本GDP持续下滑,2023年日本GDP跌至4.2万亿美元,掉至全球第四,GDP相比12年前缩减2万亿美元,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极为罕见。
今年前三季度日本GDP为2.95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四,而同期印度为2.78万亿美元,紧跟日本之后,不出意外的话,日本GDP将在两三年内被印度反超,不是印度有多快,而是日本经济下滑太严重。
几乎可以说,过去几十年是中国市场喂饱了日本、韩国的相关核心产业,但是现在中国正全面进军中高端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就是日本和韩国,不仅是手机、显示面板、家电、汽车,中国还将在半导体等更多高端制造领域持续突破。
日韩的工业能够拥有今天的地位,美国在背后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中美大国博弈的持续,将对全球产业链、产业分工、技术垄断等造成巨大的影响,一些养尊处优的发达国家可能要跌为发展中国家,一旦失去相关优势产业,下滑速度将超乎想象。
届时中国将在更多高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实现更大和更多的突破,“卡脖子”现象将大大下降,综合经济实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