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问德国,这是24年以来首次的两国访问,本以为这是两国下定决心要进行欧盟自主,一起抵制美霸权。
可是谁能想到马克龙却突然变脸,随后欧盟委员会在日前的6月12日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8.1%的临时反补贴税。
这一举措很显然是恶意针对中国,这样的做法与美国抵制中国电车如出一辙,他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中欧两大经济体,更有可能波及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向。
在欧盟内部,法国是此次加征关税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传统强国,法国一直试图在电动汽车领域分得一杯羹。
然而,面对来自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法国汽车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欧洲多个国家的销量实现了大幅增长,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观察者网 2024.6.12——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关税,7月4日起生效
法国政府认为,中国车企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靠的是政府大规模的产业补贴,这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因此,法国力主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抑制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扩张。
然而,法国的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了,作为欧盟对华出口大户,法国经济与中国市场可谓休戚与共。
白兰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往年的数据可以得知,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白兰地几乎全部来自法国,一旦中国对法国白兰地征收惩罚性关税,法国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
事实上,在欧盟宣布加税决定后,法国白兰地生产商已经公开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招致中国的报复。
中国商务部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在6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盟此举罔顾事实,无视世贸组织规则。
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红星新闻 2024.6.12——坚决反对!欧盟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商务部、外交部回应
这就意味着,如果欧盟一意孤行,中国很可能对欧盟部分产品采取反制措施,法国白兰地、农产品等很可能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内部,对于加征电动汽车关税也存在不同声音,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利益诉求与法国并不一致。
德国车企和政府都明白,在电动化浪潮下,与中国合作才是明智之举,倘若贸然对中国采取对抗措施,德国汽车工业恐怕将蒙受巨大损失。
因此,德国一直反对对华加税,因为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使自己国家的合作经济遭受浪一般的冲击。
德法分歧凸显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欧盟内部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缺乏统一立场,长期以来,欧盟各成员国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对华政策上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
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不仅削弱了欧盟的整体谈判力量,也给域外大国提供了"分而治之"的机会。
欧盟想要通过加征关税,阻止中国车企的崛起,但这很可能是一种短视行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已然成为引领这一变革的重要力量。
凭借全产业链优势,中国电动汽车在性价比上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以比亚迪为例,其纯电动车型在欧洲多国实现量产销售,并连续多月位居销量榜首。
这就可以预见,像欧盟这样简单粗暴地加税,难以从根本上阻挡中国车企的竞争优势,反而可能加剧全球产业链的紊乱。
更值得警惕的是,欧盟此举向全世界释放了一个消极信号,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个别国家和地区仍试图以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无视他国权益。
这种做法不仅有悖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也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背道而驰。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有必要对欧盟采取适度反制,以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从长远来看,欧盟对华加税很可能是一个"双输"的决定。就欧盟自身而言,这不仅会损害以德国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利益。
加剧成员国间的矛盾分歧,也将进一步刺激欧洲民粹主义和分离主义势力的抬头,动摇欧盟一体化的根基。
而从中欧关系看,贸易争端升级不仅将影响双边经贸合作,也会令本就趋于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处于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特殊时期,中欧双方本应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加强沟通对话,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气候变化、数字治理、绿色发展等诸多领域,中欧都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倘若一味强调制衡和对抗,只会两败俱伤,最终受损的是双方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的动向。
这一从侧面印证了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形势,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要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用好反制"工具箱",反击不公平、不合理的贸易霸凌行径。
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坚定的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样这样的态度也能促进多边贸易体制,让更多的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