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民们而言2024年肯定是不完美的,至少结尾不太理想。

12月31日是2024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众多人期待的年底红包不仅没能实现,反而被A股猛击了一拳。当日三大指数全部下跌,上证指数跌1.6%、深证成指跌2.4%、创业板指更是跌近3%,两市5300多家上市公司里只有705家上涨,超过4600家下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2024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如此不给力呢?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前晚美股表现不佳影响到了当日的A股走势等。

不过,在我看来12月31日A股普跌的最大原因可能还是和咱们自己有关,具体来说是降准预期未能落地。

2024年10月1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当着全世界的面公开表示,“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2024年9月27日央行刚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及潘行长讲这番话的时候距离年底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市场普遍预期2024年12月会再次降准。

可实际情况与潘功胜行长的表态不同,直到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也没能等来降准的消息。

可能是为了对冲降准预期的落空,央行在12月31日连发两则与释放流动性有关的公告。一是12月净买入3000亿元国债,前几个月均为净买入2000亿元,12月多买入了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记住,央行是货币发行机构,所以无论买任何东西都是在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俗称“印钱”。

二是在12月开展了1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3个月和6个月期限的各7000亿,相比11月8000亿元的操作量多出了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00亿元国债加1.4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累计为市场带来了1.7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这一规模不能说不大,有机构测算相当于是降准0.25个百分点的效果。

然而,哪怕效果类似,但没有在年底前降准就是没有在年底前降准,潘功胜行长10月份的表态“食言”了。有人可能会说,人家潘行长当初的说法是视流动性情况择机降准,并没有打包票说一定会在2025年1月1日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所以不算“食言”。

你可以有你的看法,市场也能有自己的解读,从结果来看资本市场选择了后者,用脚投票,透露出失望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目前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6%,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比还有一定的空间,所以2024年底前降准是有基础的。

但是央行用其它方式替代了降准,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上来看也许差别不大,可给人的感觉是央行没有履行承诺。这可能是预期管理上的经验不足所导致的。

预期管理对央行而言至关重要,是衡量一国央行调控水平的重要标准。美联储是这方面的高手,通过提前释放信息等方式让市场顺着调控目标发展。要想做好预期管理就得有足够的威望,如何建立威望呢?

就是要给“听话”的奖励,同时“惩罚”不听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好降准就降准,让那些按照降准预期操作的投资者获得收益,赌央行不降准并按照该思路操作的投资者失去获益的机会。

久而久之,央行的威信就上来了,市场相信央行说的话并自愿顺着调控目标行事,预期管理的目标便能顺利达成。

好的预期管理不仅能节资源、实施政策目标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让市场变得更加理性,压缩投机主义的生存空间,真正让资本市场从“赌博市”变成“投资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年已经来临,希望我们的金融主管部门能够加强预期管理的能力,做到“说话算话”,尽量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只有如此,今年的A股市场才能给投资者带来惊喜。这不仅是对监管者的考验,也是对市场成熟度的检验,更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