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一个名叫教富村的美丽小山村里,一个年轻妇人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跑到村口眺望或者倚门而望。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她在等待外出打仗的丈夫回家。
妇女名叫池煜华,1920年,年仅9岁的她随父亲来到了教富村。因生活所迫,父亲将她送给一户姓李的人家当童养媳。在充满对未来担忧中,池煜华见到了比自己小三岁的丈夫。
都说童养媳在婆家不会好过,但池煜华却遇到了好人。
有一次,她因想念父亲而跑到野外悄悄流泪,正巧被丈夫李才莲看到。稚嫩的李才莲问她:“姐姐,你怎么啦,是不是手划破了?”她说没有,李才莲一副了然的模样,说道:“那就是饿了。”说着就自顾自跑回了家,抓了一把红薯干就送到了池煜华的手中。
池煜华深受感动,悲伤的心情一扫而空。
1929年大年三十,李家父母为两个孩子举办了热闹的婚礼,池煜华看着丈夫,心中充满幸福。但池煜华此时还并不知道,只有15岁的丈夫已经是少共江西省委书记。
新婚第二天凌晨,池煜华被丈夫穿衣的动静惊醒,她疑惑地问丈夫要去哪里,李才莲这才告诉她,自己参加了革命,将要随红军一起离开。
池煜华拗不过丈夫,只好放他离开,不想,李才莲一走就是三年。
三年后,国民党对红军进行第四次反“围剿”,池煜华终于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步行百余里来到宁都看望李才莲。夫妻团聚,有说不完的贴心话,但似有预感,李才莲对妻子交代说:“战争期间,消息很不确定,如果有人说我死了,千万不要相信,记住,等着我!”
只因丈夫的这一句话,池煜华等了七十年。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池煜华失去了与丈夫的联系,她四处打听,但听到的消息五花八门,有人说李才莲随红军走了,有人却说他战死了。对此,池煜华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于是,池煜华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没有着落的时候,她就乞讨生活,一直坚持了一年。其间,她曾遇到过许多流落的红军,见她如此深情,他们只好善意地说了谎:“李书记追红军主力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池煜华终于肯放弃寻找,她回到了与丈夫的爱巢,开始了每日的等候。
转眼新中国成立,池煜华的家乡也解放了,她欣喜地等待着丈夫回归。可一天天过去,丈夫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这时,有人提醒池煜华:“你可以给毛主席写信呀?”于是,池煜华托人写了信。没想到,毛主席不仅回了信,还让全国妇联帮她寻找丈夫,有关部门立刻对李才莲着手寻找起来。
通过对一些老将军、老领导、老红军、老战士的访问,李才莲的下落渐渐开始清晰起来,但最终结论却让池煜华心痛如麻。据陈丕显反映,李才莲可能被其警卫员叛变杀害。
为了证实这个消息,中共赣州地委四处寻找资料,最终在保存的档案中找到了答案。
1935年,项英、陈毅领导的游击队遭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不料,李才莲的红军小分队被敌人围堵在了铜钵山。
李才莲与战士们顽强抵抗,子弹打没了他们就用石头砸。可就在李才莲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付敌人上时,丝毫没有注意到背后有一个冰冷的枪口正对着自己。
原来,李才莲的警卫员副班长贪生怕死,竟想要拿着李才莲保管但并不多的经费逃跑。一声枪响,李才莲的背后出现了一个血洞,他不可思议地回头,却看见副班长那张邪恶的脸。他一咬牙,用最后的力气扣动扳机,与叛徒同归于尽了。
多年后,一个参加过此次战斗的原国民党士兵说:“我们当时不知道红军里面有高级将领,李才莲与普通战士穿着一样,若不是你们描述,我们也难以想象。”
李才莲的下落终于真相大白了,可谁也不忍心将这个残忍的结果告诉池煜华,直到她去世,也不知道丈夫早已牺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