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柳明理,1968年生于四川达州的一个小山村。1987年秋天,我光荣入伍,被分配到成都军区某部队。
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六年后的一个决定,会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1993年的那个春天,我已经是连队的中士班长。那天早上集合时,指导员宣布我被推荐为提干对象,连队里一片欢呼。按照惯例,提干后要去军校进修,毕业后就能当排长。这对于一个农村出身的士兵来说,无疑是条通往更好未来的路。
可就在这时,家里却出了变故。母亲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父亲为了照顾母亲,常常误了农时。弟弟在广东打工,每月寄回来的钱刚够母亲吃药。家里的重担,全压在年过六旬的父亲身上。
"柳班长,组织上认为你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是块好材料。"指导员递给我一份文件,"今年咱们连队就你一个提干名额,你好好考虑考虑。"
我的心里泛起阵阵苦涩。那段时间,我茶饭不思,经常一个人坐在哨所发呆。战友小郑看不下去了:"老柳,你傻啊?提干多难得的机会,整个团就批了三个名额。再说你都二十五了,错过这次,以后就更难了。
连长也找我谈话:"明理,我知道你家里困难。但是你想想,当了干部,待遇提高了,不是更能帮家里?"
连长说得有道理,可我心里却越发纠结。记得那年春节回家,看到院子里晾晒的药材,看到母亲布满褶皱的脸,还有父亲颤抖的双手,我就一阵心痛。
深夜,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生病,母亲背着我走了十几里山路去卫生院。那时她说:"娃啊,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做个有出息的人。"如今她瘫在床上,我却只能在千里之外当兵。
经过一个月的思考,我向连队递交了复员申请。团政治处的王主任特意来找我:"小柳啊,你可要想清楚。提干意味着什么,你比谁都明白。"
"报告首长,我想清楚了。"我挺直腰板,"当兵这些年,部队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我是家里的长子,不能眼看着父母......"
没等我说完,王主任拍拍我的肩膀:"好小子,有孝心。"他沉默片刻,又说:"这样吧,我给你争取一个转业名额。你的条件符合优先安置政策,到地方上也能有个不错的岗位。"
1993年底,我带着转业证明回到了家乡。县武装部考虑到我的家庭情况,破例把我安排在了离家较近的县粮食局。
让我没想到的是,1994年春节,王主任专程从成都赶来看望我。他告诉我一个秘密:"其实去年提干名额本来就不太适合你。因为按照规定,提干后要去军校学习两年,然后再到偏远地区锻炼。以你家里的情况,怕是会很为难。我们考虑再三,觉得转业对你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听完这些,我眼眶湿润了。原来首长们早就为我考虑周全,只是一直没有挑明。
如今,我在粮食局工作已近三十年,从普通科员做到了业务科科长。母亲在我的照料下康复了大半,现在能扶着墙慢慢走路。父亲常说:"还是你有福气,首长们都为你着想。"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王主任的来信。信中说:"一个军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他如何对待亲情和责任。你的选择,证明了我们当初没有看错人。"
每每想起那段经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离开部队那天,战友们整齐的军礼,还有王主任送我的那句话:
"大爱无言润无声,
孝心如月照古今。
军旅岁月铸忠骨,
桑梓情深更动人。"
往事依稀如昨,那些好似刚经历过的场景,却已是三十年前的故事了。今天的我依然以当过军人为荣,也更加理解了那份良苦用心背后的深意。
有时战友聚会,大家还会谈起当年的事。每当这时,我总会感慨:人生的每个选择都有代价,关键是要无愧于心。那年的决定,让我失去了一个军旅前程,却守住了一份最珍贵的亲情。
如今回望,那一纸调令背后,是组织的体恤,是首长们的远见,更是一个时代里最温暖的人情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