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到了,这一年一度的团圆节日,小时候我们盼得热切。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贴春联、买年货、做团圆饭。那时候,总觉得过年热闹得不得了,可现在,好像味道不对了。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妨聊聊这些年的春节变化,看是不是你也有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晚不再是“必备节目”

小时候,春晚是春节的亮点。大人小孩都围着电视,盯着主持人报幕,从开场到零点倒计时,眼睛都不舍得挪开。小品段子让人笑得前仰后合,经典歌曲能红好几年。可现在,春晚似乎变得可有可无。

你有没有发现,家里看春晚的人少了?年轻人宁愿低头刷手机,也不愿盯着电视看节目。有人嫌春晚太“套路”,每年差不多的开场舞、无聊的煽情节目,几乎一眼就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有些人说,短视频平台才是他们的娱乐中心,随手刷几下,比看电视有趣多了。

春晚不再是“年味”的象征,这可能也是时代变化的一种表现。娱乐方式多了,大家的选择自然不一样了。

买年货变得简单了

小时候过年,家里会提前一个月开始买年货,感觉什么都要置办得齐齐全全。菜市场人挤人,超市里大包小包,挑礼盒都能挑半天。可现在,好像这种“年货大战”也没以前那么热闹了。

很多人图省事,直接在网上买。零食、礼盒、生鲜,点点手机就能送到家。方便是方便了,但少了点人挤人的喧闹,过年的氛围也淡了些。还有些家庭选择“轻量化过年”,认为没必要非要买那么多吃的喝的,反正平时想吃啥都能买到,过年也没必要浪费。

买年货的方式变了,“囤年货”的意义也不如以前那么重了。以前是因为平时不容易买到好东西,所以过年特别期待;现在是啥都方便买,自然没那么稀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习俗变得可有可无

小时候过年,家里最忙的是贴春联、挂红灯笼。还记得小时候帮大人拿浆糊贴对联,生怕贴歪了挨骂。可是现在,有些家庭甚至连春联都不贴了,觉得费事儿,图省事。

过去还有拜年的习惯,亲戚朋友串门,说些吉利话。现在呢,拜年的方式也变了,微信发个“红包雨”,或者群发一条祝福,大家就觉得任务完成了。有人吐槽,这种方式太敷衍,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比挨家挨户跑省力气。

再说放鞭炮,这个小时候最期待的项目,很多地方已经禁止了。虽然说是为了环保和安全,但少了鞭炮声,总觉得年味儿少了点。

年夜饭也在悄悄变化

说到过年,怎么能少了年夜饭?小时候,全家人围坐一桌,鸡鸭鱼肉摆满桌。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讲家族故事,大人们谈过去一年的收获,气氛好得不得了。

可现在,年夜饭也在悄悄变样。有些家庭不再自己做饭,而是选择去饭店吃,省得辛苦做一大桌子菜。还有些人干脆点外卖,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团圆饭。味道没变,但感觉少了点烟火气。

而且,现在的人对吃也讲究了,不再追求“大鱼大肉”,而是讲健康。清淡的菜肴、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逐渐成了年夜饭的新趋势。这种变化虽然健康,但似乎少了过去“年味浓”的感觉。

走亲戚不再是“硬指标”

小时候过年,走亲戚是一件大事。带着礼物,挨家挨户串门,吃吃喝喝聊聊天。可现在,很多人都不爱走亲戚了。

有人觉得,走亲戚麻烦。路远、花时间,还得准备礼物,真心觉得累。再加上现在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宁愿趁假期在家休息,也不想“辛苦社交”。于是,有些亲戚之间的来往就淡了,大家更多是通过手机保持联系。

走亲戚少了,虽然轻松了不少,但似乎也让节日的气氛冷清了些。这可能也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讲究效率和实际。

年轻人更爱“轻松过年”

还有一种新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过年。有些人不回老家,而是去外地旅行,逃离传统的过年模式。他们说,与其面对亲戚的“灵魂拷问”,不如给自己放个假,轻轻松松度过这个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些人选择和朋友聚会过年,搞个小派对,吃吃喝喝玩玩。对他们来说,过年不一定非要遵循传统,开心就好。这种“轻松过年”的方式可能不被长辈理解,但确实符合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

“年味”在变,情感没变

虽然我们说“年味”淡了,但仔细想想,春节的意义还是没变。它依然是团圆的节日,是让我们和家人、朋友重新聚在一起的机会。无论用什么方式庆祝,只要心里有对家的牵挂,对幸福的追求,春节的魅力就不会消失。

春节的变化,其实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我们怀念过去,但也要学会适应现在。重要的是,不管年味怎么变,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不会变。只要有家人陪伴,这个年就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