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周总理生前曾与邓颖超约定,死后火葬,并且不保留骨灰,全部撒在祖国大地上。
周总理逝世后,杨振宁来到北京,与邓颖超见面。
杨振宁情难自抑,痛哭问道:
总理的骨灰为什么一点都没有留下呢?
不保留骨灰
自1971年首次访问新中国后,杨振宁几乎年年都踏上归途。
他与周总理的每次会谈,都非常投契。
周总理的热情、真诚以及谦逊的态度,给杨振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令他最意想不到的是,每次会面结束后,周总理都会细致研究他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并尽自己所能去落实。
后面几次回国,杨振宁又与周总理多次见面。
他发现,周总理虽然精神依旧矍铄,但身形却日渐消瘦。
那时的杨振宁尚不知,癌细胞已在周总理体内肆虐,他已经重病缠身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
即便是在美国,那些未曾见过周总理的华侨、华人乃至美国人,也都对周总理满怀敬意。
1月18日,美国东部各界隆重举办了追悼周恩来总理大会。
1700余名美国各界人士、华侨、留学生,以及有中国血统的美籍人士齐聚一堂。
杨振宁怀着沉痛与崇敬的心情,发表了悼词。
杨振宁知道,周总理的骨灰并没有安置在八宝山。
人死之后,形神俱灭。
土葬还是火葬,薄葬还是厚葬,在唯物主义者看来都是一样的。
作为一名科学家,杨振宁当然懂得这些道理,可情感上却很难接受。
与邓颖超见面时,提到周总理的骨灰一点都没有留下,杨振宁情难自抑,失声痛哭。
然而邓颖超却告诉他,这是周总理早就和自己约定好的。
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
实际上,早在50年代初,周总理考虑到中国人多地少,就曾倡导火葬。
殡葬改革,不仅要减少乱埋乱葬的现象,更要抵制奢靡的厚葬之风。
但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丧葬习俗,不是简单一个政策一个规则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这是一场革命,没有办法强制,只能由中央委员自愿带头。
周总理和邓颖超早就签了名,死后选择遗体火化。
而到了60年代初期,周总理又提出了不保留骨灰的想法。
那是一天午餐时分,周总理面色凝重,眉头紧蹙。
邓颖超见状,忙关切地询问他是不是身体不适。
周总理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才缓缓说道:
“小超啊,想想我们共产党人,在革命的时候,有谁计较过地位和待遇?成千上万的先烈,他们甚至连名字都没能留下啊。如今胜利了,进城了,有些家属却连骨灰在八宝山安放的位置都要争。要进第一室,还要挑好的位置,不是突出的位置就不答应。真是让人痛心!”
周总理情绪激动,稍作平复后,他继续说道:
“小超,我想我们百年之后,就把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做鱼的饲料,做庄稼的肥料。这也算是我们最后能为人民做的事了。你觉得如何?”
邓颖超闻言,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我赞成!”
总理欣慰地笑了,说道:
“那我们就约定好,后走的那个为先走的撒骨灰,后走的无法亲自撒,就请组织代劳。”
但过了一会儿,似是想到了什么,总理又开口说了一句:
“我保证可以履行与你的约定,但你却未必可以做到啊。”
毕竟,周总理是国家领导人,他的后事如何处理,邓颖超一个人说了是不算的,还要由中央来决定。
1974年,周总理病重住进医院后,又一次对邓颖超提起了两人当时的约定。
总理逝世后,邓颖超当场就向政治局的几位同志提出了这个请求。
其实,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只播撒一部分骨灰,余下的则照惯例,安置在八宝山公墓。
这样,也算是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
可是,周总理并不是执着于要将骨灰播撒,而是不想离开人世后还要占一片土地。
在他看来,共产党人理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不该因自己的身后事给人民添麻烦,更不该在去世后还去争待遇、争座次。
因此,邓颖超没有同意,她认为这样不够彻底。
这是周总理的遗愿,也是他们之间的约定。
无论如何,邓颖超也希望要按照总理的要求帮他完成。
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
当时局势错综复杂,周总理的骨灰播撒行动是严格保密执行的。
周总理遗体火化四天后的傍晚,执行撒骨灰任务的机组人员登上了编号为“7225”的飞机进行试飞。
与此同时,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外守候的中外记者们注意到:
大门打开,出现了一辆高级轿车,身后还有好几辆公安摩托跟随。
车队驶离文化宫后,就沿长安街向西驶去。那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方向。
当时,周总理的骨灰就被临时安置在文化宫内。
记者们见状,都以为那是护送总理骨灰的车,于是纷纷驱车跟随。
然而,人群渐渐散去后,没过多久,文化宫的门又一次打开了。
几辆不起眼的破旧吉普车悄然驶出,向东转弯,消失在长安街上。
被高级轿车吸引走的记者们,自然没有注意到这一幕。
他们也根本想不到,执行运送周总理骨灰任务的,就是这几辆吉普车。
夜幕下,吉普车将周总理的骨灰护送至机场,送上了飞机。
按照周总理的遗愿,飞机在北京、长城、密云水库、海河入海口及黄河入海口上空盘旋,将骨灰撒向广袤的祖国大地。
八宝山公墓没有周总理的骨灰,也没有他的墓室。
但是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他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也坚守着他们之间的约定。
生前,她就郑重地向党中央提出过申请:
遗体解剖后火化,骨灰撒掉;不举行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住房上交国家;不建立故居和纪念馆。
遵照她的遗愿,1992年7月18日,其骨灰由身边工作人员撒在了天津海河之中。
参考资料
[1]廖汉宗.周恩来:不留骨灰第一人[J].党史天地,2009,(09):56.
[2]夏琳.落英缤纷沃中华——撒周恩来骨灰的地点与含意[J].福建党史月刊,2013,(11):22-25.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