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国际形势,就像一场大戏,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中英关系的走向,无疑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一条支线。
咱先瞅瞅英国的现状,那可真是有点 “压力山大”。自从工党政府接手政权后,英国国内经济就像一辆陷入泥沼的老爷车,恢复得那叫一个费劲。就拿数据说话,从 2008 年到 2023 年,英国的 GDP 总量才从 1.92 万亿英镑艰难增长到 2.27 万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低得可怜,只有 1.12%,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跟着紧巴巴的。通货膨胀还来添乱,2023 年消费者价格指数飙升到 142.7,啥意思呢?就是 2010 年 100 英镑能买到的东西,到了 2023 年得花 142.7 英镑,这物价涨得,大伙的钱包都快吃不消了。
政府债务也在飙升,2008 年债务占 GDP 的比例是 50.8%,到 2023 年都翻倍了,蹿到 101.1%,为了填财政的窟窿,政府不得不加税,可这一来,企业活力受影响,招聘需求创下近三年新低,就业市场也是一片愁云惨雾。
再加上脱欧这事儿,更是给英国经济雪上加霜。脱欧公投之后,英镑贬值超 10%,进出口贸易乱成一团,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动摇了,好多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都把总部搬走,工作岗位大量流失。和欧盟之间的贸易壁垒重新筑起,2021 年对欧盟的出口额比 2018 年减少 200 亿英镑,涉及的企业数量少了近 9000 家,农业、渔业也跟着遭殃,苏格兰农产品出不去,北爱尔兰更是乱成一锅粥,当地民众吵着要独立,英国国内政治分裂的隐患越来越大。
在这么个焦头烂额的时候,英国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盯上了中国。为啥呢?中国可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手头既有大把资金,又有先进技术,这两样正是英国急需的。于是,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站了出来,打算在 2024 年 12 月率团访华,这可是个大胆的举动。
里夫斯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和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尼基尔・拉蒂陪着一起来,还带着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这些私营部门代表,阵仗不小。他们来干啥呢?一方面想在金融领域和中国深度合作,扩大资本流通渠道,让伦敦金融市场和中国的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联通得更紧密,最好能重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给英国金融行业注入强心针;另一方面,英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也有想法,想引进中国的风能、太阳能技术,降低能源成本,推动国内能源转型,顺便解决能源危机。而且,他们还琢磨着和中国在 “一带一路” 上找找合作机会,虽说英国之前对这事儿不太上心,可现在形势逼人,不得不改变态度。
不过,这事儿可没那么顺利。英国国内就有不同声音,反对者担心和中国走得太近,会在美国那边 “失宠”,影响英美关系,毕竟英国一直以来和美国是盟友,外交上得顾及美国的感受。美国那边呢,特朗普团队正准备明年重返白宫,看到英国这一出,气得跳脚,觉得英国这是 “胳膊肘往外拐”,破坏西方团结,公开指责英国,给英国施压。
但里夫斯还是硬着头皮来了中国,来了之后行程满满当当,和中国高级官员会谈,参观清洁能源项目,还和中国财政部、能源部门开闭门会议。一番交流下来,双方还真找到了一些共同点,初步达成了协议,未来几年要在清洁能源和金融服务领域加强合作。
这事儿一传开,国际社会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中英关系回暖的曙光,英国终于开窍了,知道和中国合作能互利共赢;也有人担心英国和美国的关系要因此变得更紧张,毕竟美国不好惹,万一给英国使绊子,英国又得头疼。
在我看来,英国这步棋走得挺对。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联系紧密,英国经济陷入困境,找中国合作是明智之举。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愿意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英国抓住这个机会,既能解决自身燃眉之急,又能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当然,英国得平衡好和中美两国的关系,别顾此失彼。希望英国能坚定合作的决心,把和中国谈好的项目落实下去,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添一份力。咱作为旁观者,也盼着中英关系能稳中有进,给世界带来更多正能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