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如果把江苏的盐城市区,以及下辖的5个县,代管的1个县级市,都改回古代的名字,谁的名字最好听,谁的名字最霸气呢?
【盐城市区】
盐城,顾名思义是一座因盐而兴的城市,它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长度占到整个江苏省一半以上的比例,全市平均海拔不足5米,有四分之一的土地都是沿海滩涂(占全省沿海滩涂面积的70%),是黄河故道、淮河入海水道、射阳河等河流的入海处。盐城市区在古代毗邻大海,往东的陆地皆还没有露出海平面,这里盐场遍布,是古代重要的海盐输出地,有“环城皆盐场”的说法,故而得名盐城。
盐城古属“淮夷之地”,先秦时期就有蒸煮海盐的历史,秦朝时陆续出现盐场,始皇帝东巡时曾途经于此,西汉初年始置盐渎县属广陵郡(国),当时的辖区介于里下湖、黄海之间,三国时期因处在魏国、吴国的边界地带,人口大量流失,县制曾被废止,西晋初年复置,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更名为盐城县。
南北朝时盐城县先是划属南兖州,后为射阳郡、盐城郡郡治,唐朝时划属楚州管辖,唐肃宗时增置盐城监,管辖整个楚州的盐务,元明清时期盐城县属淮安府(路)管辖,同时期,盐城以东的陆地受黄河改道入海携带大量泥沙的影响,久而久之在堆积作用下逐渐浮出海平面,盐城县城不再临海,随着陆地面积增多,盐城周围的人口随之增加,雍正、乾隆年间析盐城的南北辖区各组建阜宁、东台二县,分属淮安府、扬州府。
盐城在抗战时期曾是新四军的军部驻地,1947年10月获得解放,1949年为盐城专区驻地,其管辖的辖区和今天盐城市的范围大体相同,1970年改为盐城地区,1983年成为地级市,历经多次调整后,原来的盐城县被一分为二,称城区、郊区,而后演化为今天的亭湖区、盐都区。如果改作古名,盐城就叫盐渎。
地处盐城市主城区东南处的大丰区,是2015年由大丰县级市改设而来的,在元明清之前这里大部分辖区都还没有露出海面,仅有几个小盐场分布,先后属海陵县、盐场县管辖,统属于两准盐运司,乾隆年间属扬州府东台县。1942年从东台县北部析出,因此得名台北县,解放后属泰州专区,1950年属盐场专区,1951年改为大丰县,1996年成为县级市。如果改作古名,大丰就叫台北。
建湖县
建湖县在两汉时期分属盐渎、射阳二县,东晋时分属盐城、左乡二县,唐宋元明时期均为盐城县属地,期间建有朦胧塔,雍正年间分属阜宁县。1941年析盐城、阜宁二县地组建建阳县,1951年因与福建省建阳县同名改作“建湖”。如果改作古名,建湖就叫建阳。
射阳县
射阳一带是唐宋时期才陆续有陆地存在,是两淮重要的盐场,到雍正年间分属阜宁、盐城二县属淮安府,1942年以射阳河命名为县名,1949年划属盐城专区。
阜宁,取“商货阜通、地方安宁”之意,两宋时期境内逐渐形成海湾,称作庙湾盐场属盐场县,伴随着东面陆地的增多和临近射阳河的便利,形成了庙湾镇,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山阳县、盐城县两地部分辖区组建阜宁县,以庙湾作为县城治所。如果改作古名,阜宁就叫庙湾。
滨海县、响水县
滨海、响水二县地原是一个整体,均是由南宋时黄河“夺淮入海”冲积而来的县份,响水县当时称作灌河响水口,而滨海县城则处在黄河故道以南,明清时期两地先后属山阳县、阜宁县,1942年置滨海县因濒临黄海而得名,1949年阜东县并入,1966年析置响水县。
东台市
东台在先秦时期为吴楚之地,两汉时在西溪一带兴起了蒸煮海盐业,西汉时置西溪镇,先后属广陵县、海陵县,东晋时分属建陵、宁海两县,为古宁海县治所,隋唐时并属海陵县,宋朝时晏殊曾在此创办的西溪书院,明初全境划属泰州,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析泰州东北部辖区组建东台县,治所在西溪镇以东,为扬州府属县。解放后属泰州专区,1950年划属盐城专区,1987年成为省辖县级市,1988年改由盐城市代管。如果改作古名,东台就叫西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