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世了,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

也许大家有一些过节,但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必总是放在心上。

到了过年,组织一顿团圆饭,其乐融融的,是父母的遗愿,也是新年的热闹。

想法总是美好的,回到现实就不一样了。

是否在过年的时候,好好聚一次,需要看具体情况去定夺,别强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勉强聚会,毫无意义。

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过年家里是否吵架?起因为何?感受如何?

网友“意卿”的回答,让人很受启发。

他说:“父亲的家中的老大,因此奶奶跟着自家过年。”

表哥来做客,倒了一杯可乐,用了碗。奶奶认为,应该用杯子。这就引发表哥不满,再引发表哥的父母不满。

大年初一,家里准备了饭菜,请小叔叔来吃饭。小叔叔却不愿意来,理由是“没有提前通知”。父亲亲自去请小叔叔,还是不来。最后,这顿团圆饭,只能作罢。

把过年的家庭矛盾,联系父母这一代的兄弟姐妹的平时关系,很快就发现了端倪。

家里的老房子,得到了拆迁。有一大笔拆迁款,都给了奶奶。

本想,这些钱,给奶奶养老。但是奶奶却悄无声息地给了小叔叔,给小叔叔家装修。

奶奶的行为被大家发现之后,父亲和兄弟姐妹就互相指责。积怨就有了。

再则,父亲和几个叔叔都在村里,总会因为打麻将,分地,销售农产品等,产生摩擦。

当然,不管家里人的矛盾多大,每到过年过节,大家还是会隐忍,表面上的和气,还是要的。

每个人都隐藏真实的想法,尽量不生气,而不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终究有人,在过年的时候,就故意“刁难”,把血脉之情,撕开了一道口子。

心理学家塔瓦布指出:“每年假期,有一些人因为要被迫跟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共进晚餐,一起‘欢度’假期,会感到焦虑和沮丧、愤怒。有一些人在走亲访友的时候,受到奚落、嘲讽,有些人要面对父母偏心。”

不断去回避矛盾,隐忍痛苦,然后假装很快乐,去和兄弟姐妹交往,一起吃饭。这无疑是消耗了自己。

新年里,你要变得快乐和自由,却因为一顿饭,让你很长时间都不愉快,这就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最可怕的是,过年的时候,饭局还进行到一半,就有人生气离开,或者有人骂骂咧咧,摔碗筷等。你一旦成为指责的对象,那是在新年里,找了一个“倒霉”。

一大群人凑在一起吃喝,就像一群乌合之众一样。你夹杂其中,滋味很不好。这样的聚会,对你来说,凑合都显得多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以下几种情况下,就别聚了。

父母在的时候,你使劲隐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看僧面看佛面。

父母走了之后,你还隐忍,就不可理喻了。兄弟姐妹,关系好就是亲人,关系不好,就是亲戚,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旦关系好,到了一定的程度,聚会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第一,对方严厉拒绝和你一起吃饭,不要强求。

当你主动邀约兄弟姐妹到家里来聚会,但是对方非常严厉地拒绝了。

你想去他们家拜年,也被他们找借口,拒绝了。

这就说明,你完全不要讨好了。去和他们相聚,就是看脸色,被责怪。

也许你很穷,但是你不巴结他们,何必去串门聚会呢?

第二,你自己的身体不佳,就不要去“受气”了。

父母走了之后,兄弟姐妹也应该是一把年纪了。

作为上了年纪的人,应该更加注重身体。对于聚会,应该在轻松的范围之内。如果你顶住压力去聚会,这是对身体不负责。

兄弟姐妹在一起,还没有开始吃饭,聊天就不愉快了。提到某些老话题,你很生气,那就吃不好。

还是不要凑过去,让他们气坏你。

第三,大家不在同一座城市定居,没有必要凑一起。

奔袭千里,为了一顿饭。父母在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做。

父母走了,你的老家,也许是一个兄弟在管理。你回去,也是一个客人。那就没有必要为了吃饭,奔袭千里了。

能够在清明节,大家一起邀约,去给父母上坟,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是各自忙碌,或者身体状况问题,清明节也随意,别强求聚会。

第四,有负能量很重的人参加的饭局,你还是躲远点。

兄弟相聚,妯娌也会来;姐妹相聚,女婿也会来。这时候,人多嘴杂。

有的兄弟姐妹很友善,但是其爱人很唠叨,很计较,又恰好是其爱人当家。这就导致关系很不友善了。

比方说,饭局上,弟弟的妻子,拉着弟弟的耳朵,灰溜溜地离开;女儿要管一管老父母,被女婿狠狠地训斥。

过年的时候,谁不图个喜气?一旦有负能量的人在其中,那就什么都唱衰。你还是躲开好了。

当然,兄弟姐妹不相聚,这是一代人的决定。我们也不要因此,就野蛮地拒绝儿女去拜访叔叔伯伯、阿姨舅舅。一代管一代,不延续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不是他们不好,是你和他们在一起,自己不好。”

确实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三观,不能强求他们和你一样。

与其凑合,不如彼此放过。

曾经在一起,已经够呛了,以后就没有必要继续。

过年了,能够把小家庭搞好,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少去吃大锅饭。

任何关系都是双向奔赴的,你别一厢情愿。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