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宁德时代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二次赴港上市,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然而这看似顺利的上市之路,背后却危机重重。
此前巅峰时期的宁德时代,市值高达16000亿元,如今滑落不足7000亿,几近“腰斩”。不少外企蠢蠢欲动,将这一低谷期视作突破口,试图将其彻底踩在脚下。
先是美日携手在石墨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时隔不过数月,韩国也高调宣布,成功以“硅”为原料,研发出具备超长续航里程的“尖端科技”,就此打响了争夺锂电池“王座”的第一枪。
不少韩媒难掩兴奋,甚至宣称: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之路,彻底走到头了。
众所周知,硅的能量储存能力相较石墨约高出10倍。然而,硅电极存在致命缺陷,其寿命短暂,每次充电后会膨胀3倍,极易破裂,加速电池衰退。无奈之下,科学家们只能选用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
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续航里程的突破,虽然令人振奋,但市面上多数车型的续航里程仍小于1000公里。
就连马斯克也曾表示,现阶段车企若想实现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难度极大,即便是“固态电池”,也难以达成这一目标。
然而,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机构却对外宣称,他们成功攻克硅电极的缺陷,研发出一种新型电池“聚合材料”,可使电池续航里程达到4000公里,这一数据较宁德时代的“神行超充”电池高出整整10倍。
韩方之所以摒弃石墨材料,转而选择“硅材料”,是因其认为在锂电池领域,面对中国基于石墨生产成本优势所形成的竞争壁垒,难以与之抗衡。据国际能源署2022年报告显示,全球近61%的石墨产自中国,且中国在全球新能源电池制造业中占据四分之三的份额。
在此背景下,诸多国家对我国“视若如仇”,想尽办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二、是警告,还是笑话?
全球范围内,对于固态电池的研发热情高涨。以丰田公司为例,去年便声称已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约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技术突破,矛头直指国内领先的宁德时代;韩国更是要将电池续航里程提升至原有十倍,扬言要在该领域“称霸全球”。
尽管这些成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尚待验证,但中国已对此予以高度关注。中科院高教授提醒国内新能源车企及电池企业:技术是商业化的核心要素,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事实上,我国在科研领域不乏类似先例。香港玛立瓶曾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研究男性生理健康相关课题,然而真正推向市场时却遭遇挫折。美国抢先一步以“XX那非”类物质迈向市场。
所幸的是,就在国产制品几乎难以维持时,西医制品的副作用频发和国内男性健康观念转变,令不少用户转而关注以“扶本养元”的中草药制品,玛立瓶就在其中。
查看京东商品详情介绍,该中成制品继承传统中医理念,与那非类追求“快速起效”不同,其采用人参、东革阿里、海蛎等九种天然珍贵成分研制,主打内补虚里,激活男士自身潜能,长期维持前列健康。
上述玛立瓶能够重新走俏市场,主要就在于自身技术实力过硬,才能在竞争对手措手不及时,一举夺回主导权。 如今我国相关市场历经30余年沉淀,其展现出的实力不容小觑。
三、无惧韩媒 “豪言”,中国电池展露新未来
如今,韩国媒体的报道愈发夸张,甚至公然宣称要将中国“踩在脚下”。但即便韩国宣称的4000公里续航里程属实,我们也不必过于忧虑。毕竟,先进技术若缺乏市场支撑,终究只是徒劳。
面对韩国推出的“新型电池”,中国欣然接受这一挑战。目前,国内多家企业正积极探索,尝试以“新路径”——钠离子电池替代传统锂电池。今年,我国已建成并运营全球首座10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钠离子电池可与锂离子电池优势互补,并有望彻底解决锂资源“卡脖子”风险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