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流转的影视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 —— 王铁成。他用毕生心血雕琢艺术,以深沉父爱撑起家庭,于 2024 年 6 月 21 日,因病悄然离世,享年 88 岁,却留下了无数令人动容的故事,仿若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即便光芒渐逝,余晖依旧温暖人心。
一、逐梦演艺圈:从校园舞台到专业殿堂
1936 年,王铁成降生于北京的一个平凡家庭,父亲身为汉族,母亲有着旗人的血脉,特殊的时代浪潮裹挟着一家人,幼年的他便跟随父母迁至天津。或许是天赋使然,小小的王铁成刚踏入校园不久,便在音乐领域崭露头角,每逢学校文艺活动,舞台上总能瞧见他稚嫩却自信的身影,清脆的歌声、灵动的表演,仿若一颗初绽光芒的新星,引得台下阵阵喝彩。
时光悠悠,步入初中的王铁成,又一头扎进了表演的奇妙世界,成为学校剧团的中流砥柱。校园的文艺舞台,仿若他的专属天地,从剧本研读、角色揣摩到登台演绎,每一个环节他都全情投入,那份痴迷与执着,让身边的同学和老师都为之侧目。然而,精力的过度倾斜,导致文化课成绩频频亮起红灯,高中阶段,他甚至两次面临留级的困境。
但王铁成心中的演艺之火从未熄灭,1961 年,他怀揣着炽热梦想,将目光投向中央戏剧学院。彼时的他,虽在校园舞台积累了些许经验,可面对专业院校严苛的选拔标准,内心依旧满是忐忑。为了弥补差距,他做出了一个旁人难以想象的举动 —— 自掏腰包买票,在北京人艺的台下一坐就是十几天。那一方小小的舞台,在他眼中仿若知识的宝藏库,台上老戏骨们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句饱含情感的台词、每一次精准到位的角色塑造,都被他尽收眼底,刻入心间,化为滋养梦想的养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不懈努力与过人悟性,王铁成如愿叩开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大学四年时光,他仿若一块海绵,贪婪地汲取着专业知识,从表演理论的深入探究到实践课程的反复打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奋进的足迹。1965 年,他学成毕业,踏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彼时的他,风华正茂,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二、情定艰难时:爱情在困境中坚守
岁月悠悠,王铁成的个人问题逐渐成为家人心间的牵挂。恰逢姐姐在中学任教,结识了刚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温婉可人的阎莉莉。姐姐瞧在眼里,记在心上,一番牵线搭桥,让王铁成与阎莉莉得以相识。初次见面,王铁成才华横溢、气质不凡,阎莉莉美丽端庄、才情出众,父亲阎述诗更是创作过《五月的鲜花》等诸多经典爱国歌曲,门第书香熏陶出的优雅气质令人倾慕。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仿若有火花闪烁,情愫悄然生根。
然而,命运的风暴总是来得猝不及防。1966 年,特殊年代的阴霾笼罩,王铁成的生活瞬间坠入谷底,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他,有家难回,夜晚只能蜷缩在家附近厕所旁的简陋草棚。寒夜漫漫,冷风呼啸着穿过草棚缝隙,刺痛肌肤,可身体的寒冷远不及内心的煎熬。
阎莉莉心疼不已,时常不顾艰难险阻前来探望。望着爱人日渐憔悴的面容,王铁成满心愧疚,他深知前路艰险,不愿连累阎莉莉一同受苦,咬咬牙,狠心提出分手。那一刻,阎莉莉泪如雨下,晶莹的泪珠滚落脸颊,浸湿衣衫,她哽咽着却坚定无比:“不管遭遇什么,我认定你了,哪怕日后跟着你乞讨,我也绝不离开。” 这份生死相依的深情,仿若黑暗中的明灯,照亮彼此前行的路,让爱情在苦难中顽强扎根。
次年,风雨未歇,两人的爱情却愈发坚定,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华丽的装饰,彼此紧握的双手、深情凝望的双眸,便是最珍贵的誓言。婚后生活虽艰苦,粗茶淡饭、衣衫简陋,可两颗心紧紧相依,日子倒也过得温馨充实,仿若苦境中开出的一朵甜美的花。
三、晴天霹雳至:育儿路上的重重磨难
1970 年,喜讯传来,阎莉莉有了身孕,王铁成欣喜若狂,满心期待新生命的降临,为未出生的孩子取名王蔚平,每念及此,眼中都满是温柔与憧憬。为了给妻儿更好的生活,他在外出演出的日子里,省吃俭用,哪怕每日只能啃着干粮、就着咸菜,也要从牙缝里省下钱来,寄回家里,还反复叮嘱妻子定期产检,字字句句都是对妻儿的牵挂。
12 月,孩子呱呱坠地,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还未消散,命运却无情地挥下重锤。孩子出生第三天,医生敏锐察觉异样,一番检查后,确诊王蔚平患有先天性痴呆症。那一刻,阎莉莉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仿若所有的希望瞬间崩塌。家人同样悲痛万分,犹豫再三,还是瞒着王铁成给远在外地的他写了封信。
信送达的瞬间,王铁成仿若遭受雷击,双手颤抖着打开信件,读到那几行字时,身形一晃,险些栽倒。他满心困惑与绝望,怎么也想不通,孕期各项检查都正常,为何命运如此捉弄人。此后数日,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短短几天,整个人憔悴不堪,眼眶深陷,走路都仿若踩在棉花上,摇摇晃晃。领导察觉异样,得知缘由后,赶忙催促他回家。
赶到医院,医生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最后一丝侥幸:“这孩子的病,若不治疗,怕是没几天了,你们还年轻,可以再生。” 王铁成望着襁褓中无辜的孩子,泪水夺眶而出,却坚定无比:“孩子来到世上,是天赐的礼物,他没错,哪怕砸锅卖铁,我也要把他养大。” 一旁的阎莉莉同样泪流满面,眼神却透着坚毅,轻轻点头,与丈夫并肩而立。
往后日子,为了给孩子治病,王铁成夫妇倾尽所有。两人微薄的工资,仿若杯水车薪,家中但凡值点钱的物件,都被变卖换钱,可孩子的病情却如顽疾,始终不见好转。孩子体弱多病,医院成了他们的 “第二个家”,看着孩子一次次扎针、吃药,王铁成夫妇心如刀绞,医生多次劝说放弃,他们却从未动摇,只因心中那份为人父母的责任。
坚持数年后,王蔚平身体逐渐好转,免疫力趋于正常,可智力问题依旧如阴霾笼罩。望着孩子纯真却懵懂的眼神,夫妇俩深知,终有衰老的一天,孩子需要长久依靠,于是决定再生一胎。1978 年,女儿的诞生,仿若春日暖阳,驱散些许阴霾,夫妇俩喜极而泣,相拥而泣中饱含多年的艰辛与不易。
四、倾心育残儿:用爱浇灌希望之花
儿女双全,本是幸福美满,可现实的压力如山般沉重。一边是智力残疾的儿子,需要全天候照料;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女儿,同样不能疏忽。拍戏收入微薄,为了撑起这个家,阎莉莉毅然辞去工作,背井离乡前往香港打工。
在香港的日子,阎莉莉仿若拼命三娘,为了多挣一分钱,专挑别人嫌弃的脏活累活。狭小潮湿的出租屋里,她精打细算着每一分钱,吃着最简单的饭菜,穿着缝缝补补的旧衣,只为能多寄些钱回家。而留在家中的王铁成,独自挑起照顾儿女的重担,既当爹又当妈。儿子不善表达,哪怕身体不适、心情低落,也只能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王铁成只能凭借多年相处的默契,时刻留意孩子的细微变化,事无巨细地照料。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王铁成夫妇发现,儿子虽智力受限,节奏感却极强。每次音乐响起,王蔚平眼中都会闪烁光芒,身体也会随着节奏轻轻摆动,仿若被音乐之神眷顾。夫妇俩敏锐捕捉到这一丝希望,决心朝着音乐方向培养孩子。
起初,教导之路困难重重,简单的音符、指法,王蔚平都要花费数倍时间学习,可王铁成夫妇从未放弃。家中时常回荡着乐器声,一遍又一遍的示范、纠正,从最初的小锣、单皮,到后来的钢琴,汗水与耐心交织,终于浇灌出希望之花。
1993 年,央视的邀请仿若一场特殊的成人礼,王铁成带着妻儿登上舞台。灯光聚焦,阎莉莉温柔地陪伴儿子弹奏钢琴,王铁成则在一旁深情朗诵诗歌,那一刻,时间仿若静止,台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主持人倪萍眼中含泪,动容称赞:“大哥大嫂,你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父母。” 那一刻,王铁成夫妇多年的坚守与付出,仿若被镀上一层金边,闪耀在众人眼前。
岁月悠悠,女儿长大成人,步入婚姻殿堂,王铁成夫妇望着身披婚纱的女儿,泪水潸然而下,满心愧疚涌上心头。多年来,为了照顾儿子,对女儿的关心着实太少,好在女儿乖巧懂事,从未有过怨言,还主动承诺照顾哥哥,让父母安心。
2024 年 6 月 21 日,王铁成走到人生尽头,弥留之际,他紧紧握着女儿的手,目光中满是牵挂与不舍,千言万语化作对儿子未来的嘱托。他这一生,在演艺路上留下辉煌足迹,以父爱为笔,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仿若夜空中最亮的星,虽已陨落,光芒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