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是传言,而不是谣言,是因为还没石锤。

当事人还没回应,举证者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很多事就这么僵着了。

我不知道当年明月到底有没有疯。

我好奇的是这么一个坐拥几千万版税,早就实现财富自由的作家,为什么还要选择去做官。

根据资料,当年明月21年在上海任职,副厅级干部。

可能人家就是有一心为公的理想,这个我理解不了,可能确实是人生志趣的问题。

如果我有当年明月这么高的版税,我更希望过一种不被打扰的生活,不会考虑走入仕途。

因为一辈子很短,我还有很多没有读过的书,还要许多想要写的文章。

当年明月在创作界,是属于典型的一本书作家

一本书就能上作家富豪榜了,吃一辈子,自然也就不需要写下一本了。

但是衡量一个作家水准的,其实还应该是他的下一本书,而不是第一本。

因为第一本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才情给消耗没了,第二本开始,才是考验作家从无到有,动用想象力和普世性关怀的时刻。

明朝那些事儿》我没读过,因为对权力是如何运作的并不感兴趣,更对以通俗笔法来阐述权力运作过程这事,感到十分的无聊。

而当年明月在写这部著作的时候,也就二十五六岁,对于很多权力的运作,尤其是现代权力的运作,其实并不深刻,很多是靠阅读、猜想和笔法来完成的。但是好也好在,在文学里面还有这样一个世界,可供他发泄天真和感慨。

当年明月在书中写道:“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这话放在今日,境界依然很高。

书中还有:

“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一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但是,当年明月并没有给出,在明朝这样的历史空间下,作为一个个体,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

关于历史题材的书写,我更欣赏马伯庸这样的书写者。在《食南之徒》里,马伯庸写了许多吃货官吏,虽然身处大历史的背景之下,但是人们在面对美食的时候,还是十分直接而感性地喜爱。

毕竟官员在历史空间的浮沉之下,也都是小人物,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也仅仅是历史棋局的一步,回归到个体,今天吃的怎么样,见了什么人,有了什么不错的见闻,这些可能更加重要,也更加贴合人文气质一些。

对于当年明月的兴趣,其实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对于权力的好奇和兴趣,尤其是对于这种用通俗、幽默笔法写出来的历史故事,更是能够让很多身处权力之中的人,领会到很多“道理”。

而明朝不仅是一个狭义的地域空间,更是一个全球化的空间。

在那个时期,西方同时也进行了文艺复兴,通过大航海发现了新大陆,还进入了工业革命。

这也是一种叙事。